东北农业大学草学硕士研究生是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下设的专业,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现设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水产养殖系、草业科学系。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在职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东北农业大学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草业科学基础理论和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际和国内动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和撰写论文;能够在研究工作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相应的应用软件;能独立从事草业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的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并适当参加科学研究;第二、三两年以学位论文研究为主,课程学习为辅。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提交延期学业的申请报告,报告批准方可延期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2-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在职研硕士究生在校学习最长年限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3-5个)
研究方向之一:牧草栽培与加工
本研究方向是以牧草饲料作物的高产优质栽培、贮存与利用的研究为重点,以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栽培驯化为目标。进一步实现牧草产业化,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研究地区具有农牧交错带的特殊性和东北草原的独特性,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研究农田种草养畜、发展草地农业的模式,探寻维持草地高产、持续利用的生理、生态学机理,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本研究方向涉及牧草栽培学、饲草加工及植物生理学等领域。
研究方向之二: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生理基础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以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的北方寒冷、干旱草地植物为对象,揭示寒冷、干旱草地植物的抗性机理,为选育优良抗性牧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牧草种植资源收集与评价,抗性种群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逆境物质产生的机理等。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诸如: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并将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筛选抗逆性牧草的种类和品种,用于草地的改良,进而从根本上改变草地退化现状。
牧草育种的生理基础是通过研究牧草本身的遗传特性,明确其抗性机理,并采用适当的育种手段培育出能在逆境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的牧草新品种,并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牧草育种生理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物种特异性、环境适应性等特色,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对北方寒冷、盐碱化草地,特别是东北退化草地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向之三:草地生态与环境
本研究方向立足于东北草地的特点,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时空配置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独特性、生态功能及过程的一般规律性和特殊规律性,探索适合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并为进一步开拓多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草地生态与环境研究是草地开发、培育、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草地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机理、草地培育与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草地植物种群生态、草地牧草生理生态等。本研究方向涉及草地调查规划、草原管理学以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等学科领域。
四、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
1、第一年:导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坚持因才施教的原则。拟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题目范围。
2、第二年:查阅文献、研究调查,并进行探索和预备性实验。由学科点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并进性中期考核。
3、第三年:继续相关的研究试验,全面总结以前的实验内容和所得结论。撰写论文、论文答辩及申请学位。
五、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
(1)参加学术活动5次,其中含2个学术报告。在论文开题之前,由导师安排科研训练;论文开题后,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训练。
(2)在职研究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前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3)参加野外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在第2和第3学期,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
(4)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假期安排1次深入农村牧区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