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研究生专业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下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在全国首次产生了油气藏工程、油田化学、天然气加工、海洋石油工程、储层保护与完井工程等若干个人才培养的新学科方向。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如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主要面向石油行业,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
根据本科专业背景和职业兴趣,要求研究生了解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总体概况及发展趋势,掌握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应用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够从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等特定方向的工程技术研发、先进技术应用试验或工程组织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油气井工程。包括钻井工程和完井工程两大部分。运用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岩石力学、油田化学、渗流力学、多相流理论,重点研究油气井钻井地质环境、设计与研发钻井与完井工具、改善获取地层信息的方法并设计与控制井眼轨迹、研究和改进保护油气层和保护环境系列高性能工作流体、改进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并提高钻速的方法、研究和改进高效安全长寿命建井方法等。
(2)油气田开发工程。以油气藏精细描述为基础,运用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油气田开发理论,集成油气藏数值模拟方法、井筒技术、增产改造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等,实现油气藏精细管理、油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目标。
(3)油气储运工程。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流体力学、流变学、最优化方法、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系统完整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并改进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优化油气储运系统,确保油气储运工程设施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等。
(4)海洋油气工程。考虑陆上与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区别,根据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需要,侧重研究海洋油气田钻井与完井、海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海洋油气集输工程、海洋深水工程与安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技术及应用。
三、基本要求
1、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外语、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或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石油项目管理与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等。
(2)专业知识包括: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油田化学、渗流力学、多相流理论;②现代油藏工程、现代钻井与完井技术、油气层保护技术、油气藏开发与开采技术、采油采气工程方案设计、天然气工程、提高采收率技术、油气藏经营管理;③油气管道工程技术、油气处理技术、储运系统优化设计、储运系统完整性管理与安全、油气田地面工程。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勤奋严谨、勇于创新、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3)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4)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文明,重视可持续发展。
3、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具备使用检索手段和网络信息,查阅专利、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关注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利用现有手段和最新成果,提出解决思路并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学术交流与汇报能力。具有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阐明问题,交流认识,汇报学术和科研成果。
(5)组织协调能力。大力培养和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在团队和多学科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能力,能够在科研院所或企业的技术工作,组织实施工程项目,推进解决各类工程问题。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符合规范性要求和质量要求。投入学位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应用研究类、工程设计类、产品研发类、工程管理类。
(1)论文选题。选题具有新颖性或实用性,为本学科的学术前沿,或行业发展工程技术瓶颈问题;对本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可行性强。
(2)文献综述与问题分析。应较全面反映拟研究方向和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基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归纳总结,认识有一定的深度。
(3)新颖性先进性及论文价值。提出新原理、新方法,形成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新配方、新工艺;引入或采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改进产品、配方或技术、工艺流程;有效集成应用已有方法、技术、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4)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学位论文体现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方法、信息进行论文研究工作;论文研究有一定的难度;实验研究、数据采集与分析、模拟计算、技术试验及应用评价等工作量饱满。
(5)论文撰写及规范性。引用图表、语句标注清晰;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文字表述准确、流畅;工程设计、图表、软件等符合相关规范。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标准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成绩优异者可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最短不少于2年。
2、培养方式
(1)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实行半脱产和不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周末、节假日上课或集中授课,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实践教学结合单位科研生产活动进行。在职工程硕士生应主动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与研究进展,按培养计划合理有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
(2)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践教学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鼓励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活动,并使之成为锻炼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3)学院将积极推进与国外大学合作,逐步扩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参加联合培养的机会。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强调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和扎实的二级学科理论基础,掌握并实践科学研究方法,培育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能力,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加强自学能力,提高必选课程学习质量,课程学习与自学并重。重视在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中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培育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知识产权意识,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2、实践环节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参加至少1个科研项目和生产任务研究,参与立项设计、实验与数据分析、综合研究、报告编写、成果汇报与验收、资料存档等数个环节的工作。
结合生产实际、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的开展,工程硕士生应掌握2~3项实验仪器设备操作,或2~3个科学计算及工程设计软件操作、计算模块编程。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培养需要安排具体内容并考核,学院成绩备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应在导师安排和指导下,到生产、科研单位进行不少于6个月时间的校外工程实践,答辩考核通过,获得6学分。在工程实践中,遵守纪律,勤学苦练,认真总结,学有所得,尊重所在企业和单位的管理规定、行业规范,为从事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3、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开题论证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强调新颖性和实用性,注重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技术难点问题、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行业企业经济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应提交不少于1.5万字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占30%以上。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提交不少于1.5万字的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占20%以上。
工程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撰写格式参考《力学进展》期刊上的综述论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主体框架及内容,正文篇幅不少于15页(A4纸),撰写格式参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格式。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后,才可申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
参加中期检查的条件:①通过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并进入学位论文期至少半年的硕士研究生,才有资格参加学位论文中期检查;②跨专业攻读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补修本科课程考试。否则,不能参加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内容:①学位论文研究概况,完成计划进度是否达到70%以上;②学位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可行性,突出已取得的新颖性、先进性阶段成果;③研究内容调整及下一步工作计划;④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