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原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教授在河海大学作题为“总量控制和三条红线是治水的根本方针”的在职研究生学术报告。指出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气候变迁,在21世纪上半叶我国正进入中度缺水国家行列,但是用水总量控制战略及其实施,能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紧接着,分别从“世界与中国的水情及其指标体系”“总量控制和三条红线的内涵”“水资源总量控制工程管理动平衡态模型的创立”“总量控制和三条红线的具体实践”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我国治水的根本方针。
吴季松教授对我国治水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我国能在短短30年内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也一定能在20年内把水治到国际最高水平。就“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其内在联系”、“怎样合理分配水资源量”、“如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水资源总量是指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即河川径流量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水资源总量并不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简单相加,需扣除两者重复量(原因是水资源量统计有一个时间上的间隔,此间会产生水资源类别的转换)。
《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