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邀请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著名数学力学家Gen-hua SHI(石根华)博士作了题为“非连续变形分析(DDA)以及数值流形方法(NMM)最新研究成果”的主题报告。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有矿业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工程力学、环境工程在职研究生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报告中石博士主要就数值流形元法的关键技术---覆盖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对目前有限元法(FEM)、离散元法(DEM)以及数值流形方法(NMM)三种主流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对比与评析,并且展示了基于块体接触理论研发的EBA程序。报告会上,石博士与现场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王述红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采矿工程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石博士在学术报告室与资土学院师生们展开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上,石博士与师生们就关建块体理论的工程应用、软件程序的架构构成及算法实现、代数拓扑学在关键块体搜索中的作用及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计算要点等一系列专业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访问期间,石博士对于我院师生展示部分相关学术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以自身经历为例,勉励在座的在职研究生师生们要勤奋刻苦,勇于攀登学术高峰,努力使学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讲学期间,资土学院王述红、朱万成、徐涛、杨天鸿、孙效玉、康玉梅等参加了学术研讨。
石根华,博士,男,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著名数学力学家,主攻岩体力学。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68年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主攻代数拓扑学;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成功研究出“最少不动点数和尼尔生数”和“恒同映射类的最少不动点数”,被国际评论为“石氏类型空间”和“石根华条件”;留学美国后,将数学拓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创“关键块体理论”和“非连续变形分析-DDA”的理论和方法。随后,提出并在理论上证明了“数值流形”概念及其可行性,完成了岩石力学领域数值流形方法,被誉为“21世纪的新一代方法”,被誉为数学家、力学家和岩石工程实践专家。数值流形元方法是首次应用现代数学-流形于数值分析中,用流形的覆盖技术建立了把有限元方法、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和解析方法包含在内的一种全新的统一计算方法,有深远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对三维岩体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解决了三维块体系统接触判断及运动学等相关关键科学问题。
石根华博士于2002年受聘于长江科学院,并任长江科学院非连续变形分析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11年受聘东北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兼职教授,2013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科大工程计算中心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