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首届陈寅恪学术在职研究生讲座成功举办,主题内容为:文化、民族、国家:历史的长河。
主讲人:王赓武(享有崇高国际学术声誉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历任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长,香港大学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主席,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美国文艺与科学院名誉院士,伦敦亚非研究学院名誉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获授英国CBE勋衔,并获得剑桥大学等多所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第一讲-晚唐:天下文化
王赓武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与陈寅恪教授的学术渊源,指出中国历史研究中面临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不同出发点,以及在此背景下的“文化”、“民族”、“国家”的深刻内涵。接着王教授指出中国传统上作为道德建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具有实在政治内涵的“天下”观念与西方精神性的“天下”观念的区别,并在此框架下揭示出从晚唐开始肇兴的以儒学体系完整化为主要特征的本土文化成熟和内陆与边疆文化的逐渐疏离这两条迥异的历史走向。
第二讲-明清之际:文化民族
王赓武教授在第一讲所阐述的中国具体的“天下”以及与之相对立的精神“天下”的框架下,为我们揭示了明清递嬗之际中国历史的走势:中华“天下”的概念遭遇到蒙古、西藏的藏佛“天下”概念的挑战,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的东来引发中西文化的首次接触,中华“天下”观也日趋保守。王赓武教授接着重点论述了在经历蒙古、满洲两次统治之后,中国人“民族”意识背后的复杂文化因素;以及客家人这一独特族群的认同问题。
第三讲-辛亥以后:民族国家、国家文化
王赓武教授详尽阐释了“民族”、“国家”等概念在人类历史当中的演变过程,并在近代以来全球科学进步、西方文化强势扩张、民族国家崛起的世界史背景下,论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以主权建构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创建过程。讲座最后,王教授结合当今国际关系和中国文化的历史深厚传统为我们展望了中华文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