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纪念刘鼎诞辰115周年专题讲座“我的父亲刘鼎”在艺术学院东厅举行,刘鼎校长之子刘文山、刘文石先生及刘鼎校长内侄李伟、红色纪录片《太行军工》编导李向晨、党委宣传部部长薛实军讲述了刘鼎坚韧、开创、传奇的一生以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格,我校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刘文山先生回忆了孩童时期父亲刘鼎经常鼓励孩子们动手创新,亲自动手去探索研究自然科学的奥秘。“父亲没有留给我们房产,没有留给我们钱财,留给我们的是根植于骨子中的红色基因,是勤劳的双手,是学着做,做着学,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才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刘文山先生动情地讲。他用毕生践行了自己信仰,一生充满了磨难与坎坷,刘鼎始终毫无怨言,当临终前的调查还给他一个公正的名誉之时,“他在奄奄一息中用力回应‘赞成!’。
刘文石先生向大家讲述了父亲刘鼎为国防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刘鼎协助方志敏在资料、技术、设备短缺的条件下仅凭在苏联学习期间的记忆为红军部队建造了三门 “小钢炮”,从而为第五次反围剿提供了军资保障,这三门炮被认定为我军的第一批火炮。不仅如此,为改善我军缺少武器、有武器却不会使用的局面,刘鼎建议设立摩托学校,亲自教授现代武器使用方法,为红军培养了几百名军事人才,是当之无愧的我国军工事业的创始人、领导者。刘鼎教导子女们要摒弃特权主义,坚持始终为人民服务,“等到全体工农子弟都穿上的确良衬衫,你就可以穿。”刘文石先生回忆到当年父亲对他的教导时说。
讲座中,刘鼎校长内侄李伟回忆了姑父给即将上大学的父亲的寄语:“国家急需技术人才。”工作时又寄语:“好儿郎志在四方!”“我们全家都在追随姑父的脚步,这也是我们的家风。”李伟不禁潸然泪下。红色纪录片《太行军工》编导李向晨这样评价刘鼎:“他是一个具备英雄情怀的人。”他寄语同学们要志存高远,做一个有志气有远大抱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