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侯衍社教授作了一场题为“浅谈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12个博士学位点和相关证书点。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关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政界、商界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侯衍社教授在清晰梳理了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研究观点以及中共文献关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权威概括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道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以及中国经验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他认为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话,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新路,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他也强调中国应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虽然中国模式可能仍然处在形成和探索之中。在互动环节,侯衍社教授还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侯衍社,男,山东泰安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经典作家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成员,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主要学术著作有《“超越”的困境——“第三条道路”价值观述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参编著作多部,公开发表学术理论文章5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北京大学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登。主持和参与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多次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