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分析和评述中外哲学史中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批哲学家的生平和哲学思想,是一门在职研究生人文知识普及课。
第一专题 先秦诸子
一、孔子、孟子、荀子生平及哲学思想
孔子思想中的与命与仁,学思并重,中庸之道。
孟子思想中的施仁政,人性善的基本思想,及其关心群众物质利益的出发点和善养浩然之气的人生哲学。
荀子 “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虚壹而静”以“解蔽”的哲学思想,“人之性恶”的人性论,“制名以指实”的名实关系论。
二、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庄子愤世疾俗的一生及其“物物者非物”、“生而有涯而知无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哲学思想。
三、墨子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墨子既“非命”又“明鬼”。企图以爱来抹平人间的一切不平等。感觉经验是最真实的,眼见为实,耳听为真。
四、法家韩非
韩非一生以立言而不朽。主张“美当今”,反对“法先王”,坚持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制思想。
五、名家惠施与公孙龙
惠施的“合同异”的论述。
公孙龙关于“白马非马”、“坚白石”、“指物”的论证。
第二专题 宋明理学家
一、二程与朱熹的理学
二程的惟理为实,格物致知,物必有对、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
朱熹继承和发扬了二程的哲学理论,认为理是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人得之为人的根据,同时认为“物无无对”、“阴阳交变”。关于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论 。
二、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
心即理,发明本心与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诚意格物与知行和一。反省内求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方法。
三、张载、王夫之的气学
世界统一于气,理根于气,无其器则无其道。“能必副其所”和“知以行为功”。其人性论和理欲论。
第三专题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
一、谭嗣同、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天人本于无而和于“仁”;全变则强,小变则亡;大同一道,治之至也。
二、严复的启蒙哲学
以西学为要图,物竟天择。
三、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冯友兰和熊十力
梁漱溟的文化多元主义和人心论;冯友兰对中哲史研究的贡献;熊十力的体用论。
第四专题 古希腊哲学家
一、苏格拉底的目的论哲学
用目的论来说明世界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知道你自己”构成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主张。
二、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
理念是柏拉图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现实的事物是虚幻的,理念才是不变的绝对的存在。理念是事物的范型,事物是理念的摹本。柏拉图的知识论及其关于“理想国”的构想。
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自然哲学、认识论与逻辑学。
第五专题 十七、十八世纪西欧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家
一、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四假象说;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归纳法。
二、笛卡儿的唯心主义唯理论
形而上学的二元论世界观;“物理学”的机械唯物主义;唯理主义的认识论。
三、贝克莱的唯心主义经验论
存在就是被感知;“无限心灵”是一切观念的根据。
四、休谟的不可知论
除了知觉,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因果联系是习惯性的联想。
第六专题 德国古典哲学家
一、康德的批判哲学
对理论理性的考察;对实践理性的考察;对判断力的考察。
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绝对理念”能够实现自己;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精神哲学;自然哲学。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人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和主体;人是上帝的创造者;人是道德的主体。
第七专题 现代西方哲学家
一、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尼采关于世界的本质是权力意志;强权即真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超人哲学。
二、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
以实证的知识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认为思想发展由三个阶段构成: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三、生命哲学创始人柏格森
一战中的游说者,192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理论包括对时间与绵延的论述,创造进化论及对理智与直觉的分析。
四、实用主义代表人物詹姆士和杜威
詹姆士彻底经验主义的本体论;实用主义的方法论;“有用就是真理”的认识论。杜威被认为是美国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被成为美国人民的顾问、导师和良心。其理论内容包括:经验的自然主义;实践的探索真理;工具主义的真理观;改良主义的社会史观。
五、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
无意识理论;“性”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动力学。
六、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海德格尔和萨特
克尔凯戈尔家庭的影响和恋爱的阴影使他从小便孤僻且有悲观情绪。其哲学思想以孤独的个体为研究对象,认为人生道路要经过三个阶段: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宗教阶段。
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的建立;“在”与“亲在”的意义。
萨特现象学本体论,自由理论。
七、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波普和库恩
波普证伪主义;科学发展的模式:问题——实验性结论——排除错误——新的问题。库恩范式理论;科学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