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应用伦理硕士(人工智能-大数据伦理方向)非全日制研究生旨在响应和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国家大数据重大战略的精神,为与其技术研发与应用相关的伦理和治理行业培养兼具伦理学理论基础、应用伦理研究方法和政策分析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在职研究生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医学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当代新兴科技的变革创新,既给人类带来广阔发展机遇,也在当代医学实践、前沿科技探索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需一大批兼具专业技术和哲学伦理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我国此类专门人才奇缺。为响应时代呼唤、培养社会亟需的伦理实践人才,复旦大学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设立了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伦理方向掌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伦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熟悉国内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伦理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具备识别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伦理风险和识别数据活动当中伦理风险的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设计、研究、应用中的伦理价值冲突和数据活动全生命周期当中伦理价值冲突的能力;大数据在职研究生具备较高水平的道德敏感性和道德判断力;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具有较好的调研和写作能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伦理方向开设“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与合规”、“数据伦理、法律和公共政策”、“算法与伦理专题研究”等特色课程。
【专业优势】
复旦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应用伦理学科建设,经过近30年的积累,形成了深厚的科研基础。复旦大学1995年成立了应用伦理研究中心,2016年以来,先后成立了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科技伦理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两个重点科研平台。
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主要依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复旦哲学是教育部A+学科、双一流学科,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在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复旦哲学学科位列全球第31位。复旦哲学具有60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人才。先后4次领衔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个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哲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68位专业教师,其中文科资深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2人次。
在应用伦理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在校内凝聚了自哲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法学院等院系和科研机构的多位专业教师;在校外,项目还与系列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药企业、机关及高科技企业、高新技术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打造了系列高水平社会实践基地,聘请相关行业领军人才作为行业导师,采用专业导师-行业导师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国内顶尖、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团队。
【培养特色】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专业立足于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的基本定位,在课程设计上既强调概念分析和实证进路的相互补充和支撑,也强调培养学生处理应用伦理各领域分支问题、方法的通用技能和针对特殊领域问题所需的专长。在注重伦理基础和跨学科方法培训的同时,紧跟行业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尤为注重在案例分析、技术评估等相关教学和实践中锻造学生在面临复杂情境所需的伦理分析思维和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力;借助现代化的数字伦理实验室,引导学生在仿真情境中模拟进行伦理分析和判断。
除了高水平的理论学习,该项目特色还在于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来带动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展开。依托哲学学科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校友资源,并整合校内外合作单位的多元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实践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参与各级各类应用伦理科研项目;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模拟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伦理审查,模拟生物医学、新兴技术等相关临床和科研项目的伦理审查,模拟起草机关部门及社会公共机构伦理相关规章制度,模拟起草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疗企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伦理管理办法。
【招生对象】
1、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包括智能产品研发、设计和管理,算法、模型研究并希望扩展自身人工智能伦理知识储备的专业人士;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数据共享、数据服务等领域并希望扩展自身数据伦理相关知识储备的专业人士;
2、其他专业背景但有志于未来从事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伦理治理相关工作或推进相关兴趣进一步发展的人士。包括但不限于:致力于推动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智能法院、智能教育等)建设的专业人员;有志于未来从事数字中国、城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对大数据伦理相关工作、研究或推进相关兴趣发展的社会管理人士;有志于从技术与社会角度反思数字鸿沟、数字监控、社会算法化、社会深度智能化等问题的人士。
【培养方式】非全日制;
【学 制】2年;
【学习地点】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采取周末上课方式;
【学位证书】复旦大学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硕士学历、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