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项目掌握本领域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方法和技术技能,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建筑、地下、隧道、桥梁、道路及水工等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且具有较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本专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土木工程系现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在饱和与非饱和土及其应用、重大工程结构的抗震防灾、结构高性能振动控制与抗风、地下结构稳定性与灾变控制等学科方向形成优势,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拥有多名高声誉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爱丁堡大学、昆士兰大学和里斯本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日本藤田技术中心等大学和机构开展合作研究。与国有大型企业联合组建“上海大学-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建筑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重点加强建筑信息化和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科研团队;依托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形成核反应堆抗震研究和技术服务科研团队以及依托上海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形成基于BIM平台的建筑结构全寿命分析与设计科研团队。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在民用及工业建筑、桥梁隧道、防灾减灾、结构修复与加固、港口工程、再生建筑材料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等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丰富科研成果。
土木工程学科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年青化、研究力量强的学术团队,若干教授在相关领域享有很高学术声誉。教授1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1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形成了精教学、善科研的“双高型”师资队伍。学科拥有集教学与科研一体的实验室和若干结构分析软件,其中部分实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相互统一、相互支撑与促进,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国家精品教材等,现拥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和2门上海市在职研究生精品课程,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市闸北区房管局和上海上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土建甲级)等实践基地,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强调专业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以重要的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中所出现的重大技术及其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解决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使研究生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基础及一定的工程应用经验,最大限度地开拓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报名时必须同时具备:A、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B、修过普通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本科课程,并提供该专业本科八门课程合格成绩单(由本科院校教务处盖章证明)。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研究方向】
01 岩土工程
02 结构工程
03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4 桥梁与隧道工程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929结构力学;
【复试科目】专业英语,混凝土结构和土力学;
【参考书目】
《结构力学》(第5版)(上、下册)李廉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结构力学》(第2版)(上、下册)朱慈勉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龙驭球 包世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培养方式】全日制学习;
【学 制】2.5年;
【学位授予】
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凡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由学校颁发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