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项目要面向机电一体化及轨道交通等装备领域,以培养从事机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管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及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能力。
【培养方向】080200 机械工程
1、无损检测装备与智能诊断技术(Nondestructive testing equipment and intelligent diagnosis technology)
本学科方向主要针对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开展光电检测技术及装备、智能采摘技术及装备和大数据及工业自动化装备研究。结合无损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光电检测机理研究,进行光电检测智能化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以及产品智能化方面的研发;融合机械、信息和电子等工程知识与生物技术,研究工农业机器人仿生学原理,路径优化、智能控制与决策支持算法,开发典型作业机器人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和可视化技术等先进方法,解决软测量建模、安全监控、报警管理、故障诊断及决策推荐等实际工业问题,提高工业自动化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为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2、轨道车辆运维技术与装备(Rail vehic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本学科方向主要针对动车组、客/货列车、城轨/地铁列车的运营及维护领域,开展列车及车辆横向动力学/列车纵向动力学/列车安全性/列车舒适性/车辆稳定性等安全特性分析理论与评估方法研究。结合研究轨道车辆关键部件特征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分析全寿命周期服役状态与状态演变规律,掌握轨道车辆关键部件的动力学与振动机理,形成完备的动力学及振动控制评估体系;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可视化远程大数据分析模型方法;采用局部结构优化、结构补强及现代熔覆技术等,研究延长轨道车辆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及理论,为提升轨道车辆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及运营品质提供理论支持及技术保障。
3、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及理论( Electromechanical hydraulic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ory)
本学科方向以液压油、磁流变液及纯水为工作传动介质,利用机电液联合控制、流场及电磁场耦合仿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多学科多目标优化设计和各类实验手段开展磁流变智能器件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性能研究、工程机械液压驱动系统节能及运动控制、消防灭火装备水力学性能分析、水下焊接电弧击穿机理研究及传动系统振动控制,为开发设计智能高效的机电液产品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4、机械系统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Modern design method and theory of mechanical system)
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轨道交通工具及其施工装备,开展其产品设计方法学、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零部件加工技术与方法研究。运用现代设计技术与方法,研究模块化设计、大规模定制及面向可适应性的稳健性产品平台规划方法,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拓展产品的可适应性;运用尺度综合、拓扑构型优化设计技术与方法,研究载荷顺应性、环境适应性、系统协调性设计理论与方法,提高装备驱动力、工作阻力传递性能及其运动控制精度,提高装备工作效率及生产效率;运用机器人技术,研究零件力位精控自动化打磨技术与方法、规划最佳打磨路径,提高打磨速度与打磨质量、降低打磨成本并避免打磨粉尘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5、载运工具先进加工技术( Advanc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vehicles)
本学科方向主要针对载运工具中的金属材料零部件及高分子材料零部件,开展其成型加工新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通过对加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实现对加工过程的机理研究,并通过实验研究印证机理分析,掌握成型质量影响因素及规律。为保证载运工具零部件高质量加工成型提供理论与技术保障。
6、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Intelligent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本学科方向主要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特种车辆等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动力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及控制、电控技术、充电技术、安全与检测、热管理及环境适应性研究、动力电池热设计及安全性能研究,动力电池热-流耦合建模方法研究、主动悬架控制方法设计、线控制动技术、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无人驾驶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等。
【申请条件】
1、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
2、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或通过教育部留学中心认证的国(境)外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者。
【审查免试】
1、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身份证、2寸蓝底彩色照片;
2、申请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方面做出成绩的有效证明材料;
3、前置专业要求:专业背景或现在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为机械类、车辆类、仪器仪表类、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只限于载运工具、机械、车辆类专业背景),不接收文科类专业背景;
【学习考试】
1、对通过资格审核获得学位课程学习资格的申请人,由学校根据所申请学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周末、节假日,组织学员实施网络、面授等形式的非全日制课程教学,学员应在学习期间修完全部课程并达到规定的学分。
2、学员学习期间,参加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并成绩合格。每年全国统考报名和考试时间以及具体事宜,均依照当年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主要流程】
1、提交资料与费用,通过审核后发放通知书,按照培养方案,在职参加硕士学位课程学习;
2、参加同等学力全国统考;
3、撰写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国家学位水平考试科目】
全国统考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3月中旬申请人通过信息平台申请参加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其他相关事项参照当年全国统一考试要求。
科目一:外国语水平考试:外语
科目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机械工程
注:
1、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可从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中任意选考一门。
2、学科综合水平对应考试科目为“无”的学科专业表示没有综合水平考试,但需通过外国语水平考试。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1、课程考核:
申请人须达到“学位课程学习和考试”要求才能向学校提交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资格的申请。
2、学位论文:
经批准进入撰写论文阶段的申请人,须在批准后两年内提交学位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无特殊原因逾期未进行论文答辩者,取消申请资格。经学位点所在学院审查,同意答辩申请后,由相关学院组织论文评阅与答辩,并将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连同考卷交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办公室归档保存,以备检查。
3、学位授予:
修完全部课程并达到规定的学分、全国统考成绩合格、论文答辩通过,由华东交通大学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硕士学位证书样式一致,在学信网“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注册查询,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出国留学、报考申请博士学位等方面具有同等效力。
【培养年限】
自报名审核通过之日起至完成论文答辩基本学制为2-6年,特殊情况可由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后最多延长至六年。
【缴费退费】
课程学习费用共计18000元,在研究生院编制学号后一次性缴清;
学位论文撰写、答辩与学位申请费用9500元,办理进入第二阶段手续时一次性缴清。
参加国家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的费用自理,由申请人自行在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