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学、数字艺术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在职博士学科体系。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专业领域】(第一批)
050101 文艺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301 新闻学
050302 传播学
050302 传播学 (国际传播白杨班)
0503J2 新媒体
0503J4 互联网信息
0503J5 信息传播学(信息传播与数字生态)
0503J5 信息传播学(舆情与社会治理)
0503Z1 广播电视学
0503Z2 广告学
0503Z3 传媒经济学
0503Z5 国际新闻学
0503Z9 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J4 互联网信息
0810Z1 信息计算技术
【招生计划】
分两批招生。第一批招生计划为130人左右,包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专业为文学门类(不含编辑出版学及海南国际学院相关招生专业)和工学门类相关专业。
第二批招生计划为90人左右,包含各类专项计划。招生专业为艺术学门类相关专业及其他专业,第二批招生将于第一批招生结束后启动。
“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以高水平、宽口径、多元素养、复合能力为培养理念,兼顾理论与实践,兼重人文与艺术,兼容社科与理工,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信息传播人才。“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研究生院代表学校直接领导,各相关学科培养单位协同,由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具体管理,与同期建立的“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士)”一并形成我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特区,构成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梯队。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第一批招生专业范围为: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2),广播电视学(0503Z1),互联网信息(0503J4)。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
【招生方式】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1、直博:直博生从本年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
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招生。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或硕士阶段为专项计划的考生,或欲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只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
“硕博连读”考生在报考时只能选择非定向就业类型。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选拔流程包括考生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初试、复试等环节,详见“四、报考流程”。其中,工学门类相关专业(专业代码前2位为“08”)不设初试环节,其初试内容在复试的笔试环节考核。
【报考条件】
考生学历学位条件须符合以下要求:
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意见。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1、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学位者,须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形式,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者必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在本人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初试科目】
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
《学术写作》180分钟
《人文社科综合》180分钟
【复试科目】
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
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90分钟
《随机数学》《数学物理方程》二选一,90分钟
【参考书目】
《人文社科综合》: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商务印书馆;
5、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6、王一川主编:《西方文论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7、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8、[法]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陈卫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习方式】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
【少干计划】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符合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的要求。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通过并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毕业后,须履行定向就业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地区就业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学习年限】
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于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