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依托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的优质资源,在地方政府与公共治理、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治理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教学与研究。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导师17名,其中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1名,学校图书资料齐全、网络传输便捷,教学过程规范,科研条件优越,就业状况良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延安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学制:学习年限为2.5至4年。
三、培养方式:
招生类型属于“在职攻读”,入学的学生以“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授课时间为周末与部分节假日。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四、专业方向:
1、地方政府发展与公共治理
通过对《行政管理专题研究》《政府质量管理》《地方政府职能研究》等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能够具有地方政府发展与公共治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管理能力。
2、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对《领导科学专题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组织行为专题研究》等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能够具有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管理能力。
3、政府治理与社会保障
通过对《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治理研究》等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能够具有政府治理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管理能力。
五、在职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设置 |
学位公共课 | 英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学位基础课 | 公共管理学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经济学 非营利组织管理 电子政务 社会研究方法 |
地方政府与公共治理 方向课 | 行政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政府质量管理 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
领导科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方向课 | 领导科学专题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组织行为专题研究 |
政府治理与社会保障 方向课 | 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社会治理研究 |
专业选修课 | 政治学 宪法与行政法 管理科学与决策 公共伦理 公文写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专题研究 国家公务员制度专题 |
补修课程 | 管理学原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招生类型属于“在职攻读”,入学的学生以“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授课时间为周末与部分节假日。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采取“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目前延安大学没有开设集中授课或者网络授课的形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工作地点较远,最好选择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城市学习。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在职研究生属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每年10月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11月进行现场确认,12月底参加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时进行的全国统考,经过初试复试后方可入学。MPA的报考条件是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专科毕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根据延安大学往年的学费标准来看,公共管理硕士非全日制的学费是1.2万元/年,学制3年,也就是全程3.6万元,在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属于正常的范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延安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2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考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复试科目:F26思想政治理论,F70公共管理学。延安大学学校现有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育训练学、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7个二级学科招生),有法律、教育、翻译、工程、临床医学、护理、会计、公共管理、艺术等9个专业学位类别(37个专业学位领域招生)。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