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熊李力教授,国际关系学院现有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外交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四个教学单位,并建立了国际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和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软实力和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的教学和研究体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熊李力教授简介如下:
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政治学系主任,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日本爱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和学术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中欧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国外交与国际制度。
主讲课程
本科 :大国外交与国际战略(荣誉课程)、外交学(双语课程)、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
硕士:国际关系前沿问题、China’s Foreign Policy(全英文课程)
主要论著
1. 《TPP既非“经济北约”也非“新版WTO”》,《金融博览》2015年第11期。
2. 《伊朗政治合法性转型与美伊关系中以色列因素再解读》,《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第5期。
3. 《从多重双边到单一多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探析》,《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7期。
4. 《TPP机制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兼容性分析》 ,《国际观察》2015年第3期。
5. 《市场塑造制度: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制度化路径分析》,《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4期。
6. 《乌克兰困局:俄罗斯外交的延续性与断裂性》,《外交评论》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7. 《国际制度与国家治理——第二届UIBE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综述》,《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2期。
8. 《参与还是回避——TPP机制的发展与中国的区域战略应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1期。
9. 《专业性国际组织中的台湾问题:演变、影响和可能出路》,《党政研究》2014年第4期。
10. 《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专业性国际组织:三重维度的角色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4期。
11. 《共生型国际体系还是竞合型国际体系——兼议亚太地区国际体系的历史与现实》,《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8期以《当代亚太国际体系分析》为题长文转载。
12. 《日本加入TPP谈判的动机及其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9期。
13. 《“2012:比较视野下的大国政治”学术研讨会综述》,《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1期。
14. 《区域经济与政治大国双重视角下的日本对华外交》,《国际论坛》2010年第5期。
15. 《超越“霸权均势”——亚太地区国际体系中的中国外交》,《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
16. 《论非政府专业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影响力》,《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17. 《秩序与正义之争——国际伦理对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日本《爱知论丛》2006年9月号。
18. 《日本对华ODA贷款计划的终结》(译作),《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9期。
19. 《试析中国与专业性国际组织的合作——以2003年SARS危机为个案》,日本《爱知论丛》2006年3月号。
20. 《专业性国际组织与当代中国外交:基于全球治理的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9月。
21.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国的对策》(第二作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4月。
22. 《国内代表性高校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比较分析》,载《创新与实践:2014本科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23. 《入世十年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变化与未来展望》,载《中国融入世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纪念中国入世十年学术研究论文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24. 《亚太地区的“霸权均势”体系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载《变革中的国际体系与中国责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9月。
25. 《认识美国要避免两大误区》,《环球时报》,2013年4月16日。
26. 《安倍拼外交难保执政长久》,《光明日报》,201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