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党委书记毛通文主持。毛通文表示,“华南三校”不仅仅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学术共同体,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南方智囊”。三校国际关系学院有着相似的办学经历和发展历程,应加强沟通,搭建常态化交流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建设独具特色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华南方阵”。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牛军凯表示,中山大学目前的大类招生政策与国际关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以适应高考招生政策和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强调各项政策的调整一定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展开,需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代帆回顾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院20周年的历史,指出国际关系学科出现了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的趋势,同时人文社科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并逐渐规范化。他表示,国际关系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科融合,编写新教材,打造专业“金课”。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院长李一平表示,厦门大学的国际关系类大类招生将在大类整合、专业课程开设、学术兴趣培养等方面与其他学校深入交流,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教学研究成果。
本次研讨会设有四个议题,分别是如何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如何提升专业英语课程、涉侨类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如何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专业教材编写,方法论课程及毕业论文指导。与会嘉宾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专任教师,教育经验丰富,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调查,分享关于本科教学的研究成果与问题,引发参会人员热烈讨论。
转自:厦门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