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是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下设的研究生专业,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交叉综合的研究取向,在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建成了较为稳定、成果丰硕的神经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等若干研究方向,形成了以语言本体基础性研究为主、兼顾研究成果应用推广的交叉综合的研究特色。江苏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一、学科简介
“戏剧与影视学”是艺术学门类下的新建一级学科,包含了原大文学学科门类下“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内容总和。目前信息传播学院和语科院的该一级学科设有“影视创作理论与实践”、“电视传播理论与电视批评”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研究方向,均属于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范畴,2012年开始首届招生。这两个方向与通常的影视史论、产业、影视文化和意识形态批评等纯理论型的研究方向不同,注重通过艺术实践来探究创作过程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批评更多关注于创作方法、制作技巧、节目形态和美学观念的批评。视野开阔、技能出众、理论扎实是该学科的培养特色,这种培养理念更能满足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市场对传媒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学科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三、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语言科学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下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立足于播音主持实践的基础上,吸收新闻传播学、语言科学、戏剧学、电影学、文艺学的理论成果,探讨播音主持艺术的审美特性和传播规律,包括语言技巧、舞台表现、主持风格及创作心理,与“播音语言学”研究方向联姻,进行资源共享、互动发展。其研究范围涉及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三个不同的领域,面向三类媒体培养理论实践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四、课程设置
(一) 课程设置
1. 本学科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由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构成;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具体课程结构如下:
A.公共学位课 (5学分)
第一外国语(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B.学位基础课
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开设(不少于2门),6-12学分
C.学位专业课
按方向开设 (每个方向不少于2门),6-12学分
D.非学位课(不少于2门),4-6学分。
2.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全校研究生都必须选修的课程;专业选修课按研究方向、科研攻关和发挥特长需要开设的课程,以及跨学科、跨方向一般性选修课程。研究生可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在完成本方向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知识面,跨学科选修一些课程。
3.允许选择相关学科的学位或非学位课程替代1门学位基础课和1门学位专业课,但学分必须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