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英文系郑咏滟老师作了一场题为“二语学习者书面语的长期发展——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复旦大学有教育学、心理学、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是国际应用语言学界新兴的前沿理论,最近引起国内学界普遍关注。郑咏滟副教授在此次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动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与五大要素(全面联结性、非线性发展、自组性发展、初始状态发展的敏感性以及个体变异性)。她还分享了近年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针对中国学习者开展的词汇发展等具体实证研究。她指出,目前学界关于二语习得研究焦点正由一次性习得转向长期发展。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二语发展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即语言发展既不是单纯的认知心理过程,也不是纯粹的社会文化过程,相反是多重资源在多层次、多维度不断互动与竞争的动态过程,较为全面诠释二语习得研究中认知过程与环境的多层互动、语言动态发展的非线性特征与停滞、及母语影响与个体差异等关键议题。
郑咏滟,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2012.12—至今)。香港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香港大学太古学者(2006年-2010年)、香港大学田家炳计划访问学人资助获得者(2014年2月)、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资助获得者(2012年-2015年),复旦大学2015年外文学院青年创新团队语言学方向带头人。2011年获得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文科组)。研究兴趣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动态系统理论、双语及多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