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邀请林其昂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的内生经济成长模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经济学院蒋长流副院长主持,副院长田淑英教授等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师生100余人听取了报告会。报告会开始前李光龙院长介绍了林其昂教授的学术成就与影响。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国际贸易系、金融学系、财政学系、统计学系五个教学系,有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税务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高校教师专业学位四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林其昂教授从李约瑟难题、工业革命、内生增长模型、经济基因型及外表型要素、中国经济的特性等五个方面做了报告。林教授首先提出李约瑟难题,探讨了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以及为何会发生在英国,他基于制度经济学指出,中国的科举考试取才制度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后,在中国经济成长落后于西方国家两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将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即便未出现工业革命,中国仍可以成为经济大国。那么促进中国成长的动力究竟为何?Romer(1986)和Lucas(1988)通过内生增长模型试图解释中国的成长,但林教授认为仅靠技术外溢及人力资本外溢并不足以解释。
林其昂教授由生态经济学的角度,从经济基因型和外表型要素两方面去思考中国的成长。基因型要素包括经济个体的偏好排序(包含其价值理念等)、经济体的技术存量(犹如一个知识库),以及所有相关组成制度。外表型要素包括产品的种类及其价格、使用的生产技术、市场结构、经济成长的快慢以及所得、财富分配等。林教授指出基因型不仅决定外表型,外表型也会影响基因型,这和生物体的演化过程不同。
林其昂教授基于以上分析,探讨了中国经济的特性。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与政府是一种同时存在但互不相关的关系;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政府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均扮演关键主导的角色,政府与市场是一种共同存在、相互帮助并相互牵制的关系。因此,不考虑政府角色的Romer(1986)和Locas(1988)的内生增长模型不足以解释中国的增长。我们可以通过解析经济体的内部基因要素,来解释中国经济的成长。政府可通过不断引入新的制度来促进经济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