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邀请著名宋代经济史研究专家葛金芳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双螺旋结构”的学术报告。瞿商教授主持会议,经济学院邹进文院长、赵德馨教授及经济学院部分在职研究生师生聆听了讲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等6个博士点和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学、国际商务等8个硕士点。
葛金芳教授从三个方面来对史学问题意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首先是问题意识的由来。他以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朱镕基总理的分税制改革为例,分析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史学大家胡适、陈寅恪、钱穆、傅斯年等人的学术思想引出中华民族百年史学主题——国家怎样实现近代化?史学者当痛民族之痛、痛国家之痛。
其次是问题的来源。葛金芳教授认为有四个来源,第一是学术界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学术回顾史可以有个清晰的认识,如范文澜的“让步政策”与马克思、列宁的“改良政策”之间的差异;第二是从史料中来,他本人就通过阅读《宋会要辑稿》发现几百条宋代摊丁入亩的证据;第三是从现实经济中来,如对包产到户的认识可以借鉴到宋代的官田经营普遍不如私田,另如明代的屯田及清代的皇庄也不断演化为私有。第四是从理论学习中来,对中国经济新、旧动力的转换即需要从理论方面入手,斯密的“分工理论”、希克斯的经济史理论都是很好的认识工具。
最后是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葛教授提出三足鼎立结构,第一是广阔的学术视野,要了解中外学者都在研究什么;第二是坚实的历史功底,要学会寻找准确的数据、找准数据的联系点,利用数据来分析问题;第三是理论储备,这是分析问题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