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国门,就能聆听国际一流专家讲授的精品课程,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日前,海南大学启动首届“国际课程周”,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邀请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全英文授课,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触到国际化高水平课程。
紧扣特色设置课程
探索前沿发现新知
据介绍,此次“国际课程周”共开设13门课程,涵盖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门类,14名教师分别来自东京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
“我们充分发挥‘一院一校’国际合作交流行动计划优势,鼓励各学院积极联系国际知名高校和专家,结合学院的学科建设需求主动申报‘国际课程周’项目。”海南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冯洁说,“国际课程周”原计划在5个试点学院开展,由于各学院申报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共有12个学院参与。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简介、高级计量经济学、植物组织培养……“国际课程周”课程教学安排表,此次海南大学全校学生通选的国际课程中,除了“探索前沿、发现新知”的专业选修课程外,还有科学精神和公共艺术类通识课程等。
免费学习英语、近距离了解学科前沿、体验国际化教学模式、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国际课程周”众多“吸睛”的“卖点”,备受学生关注。据统计,该校本科生、在职研究生在网上点击查看“国际课程周”的浏览量超过2万人次,研究生浏览量超过5000人次。截至目前,该校参与“国际课程周”的学生数量近2000人。
知名学者全英文授课
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
在“国际课程周”的课程中,海南大学2021级工商管理博士胡轩豪选择了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竞争政策、高级计量经济学三门课。近日,上完资本市场实证研究这门课程第一节课后,他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充满期待。
“老师对课程内容讲解得非常细致,特别是运用交叉学科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用讨论的方式引导我们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知识与其他领域结合,将知识面向外延伸,帮助我们开拓国际视野。”胡轩豪说。
“由于所有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授课教师和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时可能会遇到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所以学校‘国际课程周’采取世界知名专家学者主讲、校方合作教师协助的模式。”冯洁介绍,校方合作教师都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能够在国际课程的授课中发挥交流纽带作用,帮助学生更好消化学习成果。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袁琳是“国际课程周”的校方合作教师。“我的课安排在校外专家学者之后。课上,我会围绕校外专家学者讲解的课程内容,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问。”袁琳说,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许多问题的理解程度,帮助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消化不好理解的知识点。
在袁琳看来,成为“国际课程周”的校方合作教师,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她说,“我会全程参与校外专家学者的课程,和他们探讨如何将课上得更好。频繁的学习和交流,不仅能让我的学术素养获得提升,也能让我交到很多朋友。”
主动引进来积极走出去
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国际课程周’为学生增强国际理解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海南大学学术副校长杨天若表示,从长远来看,“国际课程周”让该校与世界一流大学互鉴互通,对提高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课程周”是海南大学国际合作办学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介绍,近年来,海南大学合作办学工作快速发展,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规模达到2470人,逐步形成以服务“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交流为重点、深耕热带国家和地区为特色的对外开放办学格局,主要体现如下:主动引进来,让学生享受境外优质教学资源。近年来,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成立;海南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育项目等。积极走出去,提升国际化办学影响力。近年来,海南大学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柬埔寨皇家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汉语中心,在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设立海外实习基地等。
“‘国际课程周’拓展了学校的学分课程储备,助力了‘完全学分制改革’,创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海南大学正在创建支撑引领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一流大学,希望有更多学院能加入‘国际课程周’这个平台,为海南大学提高国际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表示,下一步,该校将以“国际课程周”为支点,充分发挥国际合作资源优势,加大教育开放力度,推动学校与外方在学分互认、共建实验室、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深层次合作,积极构建海南大学战略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