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新文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和语言服务学科建设,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11月19至20日举办“外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系列论坛”,邀请25位国内外高校专家在线进行主旨发言。论坛吸引了全国60余所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近千名师生参加。
论坛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主办,下设“第二届外语类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论坛”“第二届外语类一流专业建设与评估论坛”“数智人文、语言服务与全球治理求索论坛”“应急语言服务与国际人才培养求索论坛”四个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观点、新措施、新趋势展开充分论述。
在第二届外语类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论坛上,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浙江大学叶高翔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克东教授、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华侨大学苏慰凰副教授、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陈春华教授、东南大学李霄翔教授等7位专家分别从新文科理念、学科建设如何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外语学科课程设置、外语教材编写、大学英语国家一流课程构建的方法与经验、英语类专业视听说课程的建设理念和创新举措、英语教材的研发等方面深入探讨外语一流课程建设和发展路径。
在第二届外语类一流专业建设与评估论坛上,扬州大学王金铨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杨连瑞教授、烟台理工学院刘白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四川大学王欣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刘玉梅教授等6位专家关注外语类一流专业建设中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科与专业的协同发展、跨学科背景下的外语类一流专业建设、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外语类拔尖人才建设和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推动外语类国家级一流在职研究生专业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案。
在数智人文、语言服务与全球治理求索论坛上,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演绎了应急语言服务大平台和应急语料库建设的方法和进展,同济大学黄立鹤博导关注老年人就医与照护中的语言沟通和临床实践,南京邮电大学袁周敏教授呼吁应加强应急语言的战略研究和政务语言能力的建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崔启亮副教授阐述了译后编辑模式、CAT+MT+PE融合翻译模式和翻译技术的组织化和标准化,中国政法大学徐珺教授指出语言服务研究、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应注重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
在应急语言服务与国际人才培养求索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展开了讨论。香港理工大学冯德正博导阐释了战略传播的整合导向及其话语分析和印象管理框架,外交学院孙吉胜教授呼吁培养能用外语讲透中国的跨学科、融通型人才,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聚焦外语专业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山东大学李建刚教授基于翻译+写作基础的课程体系建设强调了文字背后的文化元素呈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刘红艳教授聚焦老年认知障碍人群语言服务研究,福州大学陈小慰教授以典型案例阐释了城市“语言景观”译写与国际传播意识的构建,海南大学金山教授聚焦语言服务政策规划、规范标准和体系建构。
本次论坛是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和谋划外语学科发展的一场高端论坛,对改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外语人才核心素养、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转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