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做了一场题为“互联互通时代的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非全日制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胡正荣从“国际传播是什么?”“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在研究什么?”“传播及其环境正在如何变化?”和“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道路何在?”四个问题展开探讨,对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学术路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和成果转化进行解读和阐释,提出传播研究的方法应当为“多元范式下的范式转换”,鼓励国际传播研究者应当拓宽研究对象,考察互联时代传播与他者的新互动,坚持跨学科研究传统,开放学术探索和理论化的空间。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就“受众研究”“大数据分析在职研究生”以及相关的国际传播课题与胡教授进行了探讨。
胡正荣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研究(包括媒介发展战略、媒介制度、媒介管理等)、传播政治经济学、新媒介等。讲授课程有“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基础理论”、“媒介研究”等。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项目(全英文)”。
要著作有《媒介的现实与超越》(2004年)、《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丛书》(主编,2003年,4卷本,即《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外国媒介集团研究》、《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西部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等)、《中国传播论坛—变化中的广播电视》(主编,2003年)、《世界电视前沿》(合著,2001年,3卷本)、《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2000年)、《传播政治经济学》(译著,2000年)、《传播学总论》(1997年)(获北京市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卫星电视传播》(合著,1997年)、《新闻理论教程》(1994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