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孙再成教授作了一场题为“纳米材料在光催化以及诊断治疗上的应用”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北京工业大学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在职研究生等9个学科门类;设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是解决我们当前面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所有能量来源中,太阳能因其资源丰富,分布广而引起广泛的关注。然而,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低、日照时间不稳定性和不利储存而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何高效的太阳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仿生学的角度上,我们知道自然界是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供整个生物链的使用。因此利用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一种理想的使用太阳能的方式。同时太阳能也可以通过光催化技术来进行环境治愈,因此发展光催化技术是解决所面临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光催化技术不仅可以用来实现环境治愈,还可以用来实现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而目前光催化技术还存在着许多关键问题制约着能量转化效率。如光催化剂的吸光多集中于紫外区,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效率低。对于半导体光催化剂而言,引入缺陷可以有效的窄化半导体的带隙,同时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输效率。本课题组目前主要集中于缺陷对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另外,碳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荧光材料具有光稳定性好,低毒,生物兼容性好,激发波长依赖发光灯特性。是一种潜在的荧光成像剂。然而其发光效率,特别是在长波长区的荧光效率依然偏低。为了提高其在生物成像上的应用,本次报告从诊疗制剂的构成出发,针对荧光碳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构建具有成像、靶向、治疗为一体的碳点基诊疗制剂。
孙再成,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得博士学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主要从事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以及荧光碳点在生物成像以及诊断治疗上的应用,获得美国R&D100奖。共发表SCI论文77篇包括JACS,Angew Chem.Adv.Mater.ACS Nano,Light:Sci.Appl.被SCI他引2000余次,H指数22。申请中国专利8项(授权6项),美国专利2项。在包括美国材料协会(MRS),化学年会等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10余次,组织MRS分会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