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猛,国际关系学院现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区域学、公共外交和商务外交七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同时拥有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猛简介如下:
李猛,男,1985年2月10日出生,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学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主理论与实践、治理理论与实践、区域治理问题研究。
教育经历:
2012年4月—2013年3月,日本东北大学法学研究科,公共政策专业,博士研究生;
2010年9月—201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7年9月—2010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学系,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3年9月—2007年7月,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学习;
学术成果:
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4年第11期。
李猛:《OECD国家治理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转变及其效果》,《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5期;
李猛、王冠杰、何君安:《新中国选举制度发展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
李猛:《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政治学分析》,《政治学研究》,2011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1年第19期;
李猛、杨海蛟:《程序民主:西方的逻辑与中国的实践》,《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6期;师泽生、李猛:《参与民主:中国的实践》,《探索》2011年第5期;
Yang Haijiao, Li Meng:《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师泽生、李猛:《试论西方选举与民主的关系及其启示》,《理论学刊》,2011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全文转载,2011年第11期;
杨海蛟、李猛:《试论推动中国政治学繁荣发展的着力点》,《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3期;
杨海蛟、李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建设与发展》,《理论探讨》,2011年第5期;
师泽生、李猛:《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走向》,《学习时报》,2010年8月2日;
李猛:《2001年以来中国农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见房宁主编:《中国政治参与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主持课题:
民政部2015年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权力下放与政策重叠区域的行政协调(项目编号 2015MZR0254102)
曾获奖励:
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
社科院优秀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