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周晓光教授作了一场题为“论明清徽州文化的阶段性发展”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安徽大学有法学、英语、考古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等国际级特色专业,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周晓光教授指出徽州文化从表现形式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各种文化现象往往被冠以“徽”或者“新安”字样,就其影响与地位而言,徽州文化其实是以地域文化的身份,担当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主流”文化的角色。其登峰造极之时,正当明清两代。就总体而言,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臻于极盛,成为徽州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就具体而言,期间它有着显著的阶段性发展。依据各种文化形态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主旨和特色,他把明清时期徽州文化的阶段性发展大体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第一时期,明前期:徽州文化的求变与创新;第二时期,明后期:徽州文化的传承与深化;第三时期,清前期:徽州文化的顿挫与复苏;第四时期,清中叶:徽州文化的博大与精致。然后,周晓光教授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对明清徽州文化阶段性发展的四个时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逐一介绍了不同时期徽州文化发展的背景和特色,拓展了历史学在职研究生同学们对徽派朴学、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盆景、徽商、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带有鲜明徽州特色的文化元素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周晓光教授指出,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出现的阶段性发展,与历史环境的变迁关系密切。
周晓光,江苏昆山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首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现任安徽省二级教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85年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首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安徽省“全省模范教师”。曾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现任安徽省二级教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第九、十届、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十届、十一届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