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谢思田,目前外语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谢思田简介如下:
个人详细介绍:
谢思田,副教授;翻译学博士;翻译学科带头人。
教育背景:
1989 年7月于云南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法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3年8月于法国弗朗十孔特大学应用语言学中心法语培训管理专业毕业,获得法语教师高级学位;
1994年9月于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翻译学博士预科专业毕业,获得翻译学硕士学位;
2000年9月于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翻译学博士专业毕业,获得翻译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7.-1992.7: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法语培训中心助教;
2001.3.-2005.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语系讲师;
2006.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语系副教授。
(五)学术职务:
中国翻译工作者学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主要讲授课程:
法语系研究生:“翻译学概论”;“翻译学理论(一)”;“翻译学理论(二)”;“中西翻译理论通史”;“当代法国翻译理论研读”;“法国文学翻译”;“法语高级口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入门”;“法国社会研究”;“法国政治研究”;“法国历史研究”。
法语系本科生:“翻译理论与实践”;“法语写作”;“经贸谈判与口译”;“高级口译”。
全校研究生:“第二外语”(法语)。
全校本科生及大学城:“法语选修”。
科研成果:
1.代表性专著:
(1)谢思田著.《“信、达、雅”解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谢思田著.《“信、达、雅”重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代表性学术论文:
(1)谢思田.《我国译史发端界说--中国翻译释意思想起源的寻迹》【CSSCI权威期刊:《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2】;
(2)谢思田.《“达”和“雅”解构之下的中西翻译忠实观融合研究》【CSSCI权威期刊:《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3) 谢思田.《“信、达、雅”终极否定下的中西翻译解构主义思潮融合现象之反思》【CSSCI期刊:《中国外语》2009#3】;
(4)谢思田.《“信、达、雅”重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研究构想》【CSSCI期刊:《外语学刊》2006#7】;
(5)谢思田.《中西译理的视界融合--严复“信达雅”与法国释意理论总体类比》【中国译界知名期刊:《外语与翻译》2006#1】;
(6)谢思田.《中西译理的相互阐发--严复译理的释意视界》【中国法语界核心期刊:《法国研究》2006#1】;
(7)谢思田.《“信、达、雅”否定历程追溯之下的中西译理融合轨迹》【国家民委主办期刊:《民族翻译》2008#2(转载)】;
(8)谢思田.《法国释意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动态过程描写》【北大版C类核心期刊或学校当时与CSSCI期刊认同:《国际商务》2006#6】;
(9)谢思田.《论“信、达、雅”的第三种重构》【北大版C类核心期刊或CSSCI扩展板源刊:《国际商务》2008#7】;
(10)谢思田.《中西译学研究》(北大版核心期刊:《国际商务》2003#6);
(11)谢思田.《法语本科翻译理论教学探索:中西译理结合的翻译动态过程解说》【曹德明主编《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2008)》(论文集):上海外教社2008】;
(12)谢思田.《“信、达、雅”否定历程追溯之下的中西译理融合轨迹》【中国译协编《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论文集》:外文出版社2008】;
(13)谢思田.《中国“信达雅”与西方“等效论”》【杨言洪主编《外国语言文学及国别研究》(论文集II):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14)谢思田.《中西译学接轨--方法学问题》【杨言洪主编《外国语言文学及国别研究》(论文集I):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15)谢思田.《绪论<“信、达、雅”解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中国社科院编《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
(16)谢思田.《结论<“信、达、雅”解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中国社科院编《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
3.研究项目:
独立完成项目:(教育部项目)《“信、达、雅”解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专著),时间:2004-2006.
(贸大社科项目)《“信、达、雅”重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专著),时间:2006-2010.
主持在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信、达、雅”接受史中的中西译理融合研究》(专著),时间:2009.7.-
参与在研项目:2010年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