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我们的后人类未来》?这是一个问题。
初看起来,这本书在福山著作史中的地位非常尴尬。一个政治学者跨界现代科技领域,用未来学家的口吻发言,好比是相声演员误入“我是歌手”现场,怎么看都觉得别扭;更何况这本书写于2002年,距今已有14年之久,14年也许能让一位政治学著作成为经典——譬如福山那本“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以下简称《历史的终结》),但对于一本由外行人写就的探讨现代科技的著作,却足以让我们把它淘汰进垃圾箱;更何况福山在这本书中仅仅讨论了生物技术革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的政治前景多有误判,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只是一语带过,在AlphaGo战胜李世石引发人工智能热的今天,多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我们的后人类未来》?
还是让我们听听福山本人的回答吧,在本书序言中福山提出:“除非科学终结,否则历史不会终结。”作为“历史终结论”的最重要推手,福山这个断言不啻为一种自我颠覆。虽然福山宣称在政治的意义上人类历史已然终结于自由民主制,但是他承认这个结论并不牢靠,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伊斯兰教会否成为民主的障碍,全球民主是否可能,如何在贫穷国家建立强有力的民主政治等等,其中最严重的挑战来自于现代科学,特别是生物技术革命。
福山这样警告世人:“生物技术会让人类失去人性……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失去了多么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我们将站在了人类与后人类历史这一巨大分水岭的另一边,但我们却没意识到分水岭业已形成,因为我们再也看不见人性中最为根本的部分。”换言之,只要生物技术革命不加约束地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被终结的就不是历史,而是自由民主制乃至人性本身。
福山是在杞人忧天或者痴人说梦吗?我不这样认为。最近google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调整了他在《奇点临近》的说法,认为人类永生的时间点也许不是2045年,而是2029年左右:“届时医疗技术将使人均寿命每过一年就能延长一岁。那是寿命将不再根据你的出生欸其计算,我们延长的寿命甚至将会超过已经度过的时间。”
库兹维尔预言的“奇点”基于如下判断:“技术的不断加速是加速回归定律的内涵和必然结果,这个定律描述了进化节奏的加快,以及进化过程中产物的指数增长。”我不晓得奇点会在哪一天到来——2045年还是2029年,但我相信的确存在奇点,到那时人工智能将会超过人类智能,“一旦机器的智慧超过人的智慧,它们就会自己设计下一代机器。”到那时我们不仅要烦恼人类获得永生后的意义问题,更要担心“人类将来可能会从这个循环中被淘汰”的危险。
是时候探讨现代科技对于人类基本生存状况的重大影响了。(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