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转型”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学人馆拉开帷幕。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会长Annamaria Campanini ,瑞典马尔默大学Tapio Salonenj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Fran Waugh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Miu Chung Yan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Esther Goh教授,日本大正大学金潔教授,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史柏年教授,中山大学罗观翠教授、王宁教授、雷杰副教授,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陈泽群副教授,以及香港、台湾、印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大咖们出席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王宁教授对参与此次会议的同仁表示感谢与欢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也发表了致辞并对社工教育与研究中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紧接着,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会长Annamaria Campanini、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史柏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院长Miu Chung Yan三位嘉宾分别发表了题为“Roles of Social Work in A Changing World: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互构与共生”、“Indigenizing Social Work in A Chinese Social Policy Context”的主题演讲,对“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转型”发表了自己看法。
在悉尼大学Fran Waugh教授、广东财经大学讲师卢玮老师、新加坡国立大学Esther Goh教授、香港大学徐永德副教授、台湾实践大学刘晓春副教授、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和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陈泽群副教授的主持下,“社会工作教育”、“儿童保护”、“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评估”、“社会工作实务”、“贫穷与反贫穷“、“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行政”和“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8个在职研究生分论坛在各会议室顺利进行。各分论坛的主持人对本论坛中每一位报告者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并评选出了最佳报告者。
各分论坛的优秀报告奖获奖名单如下:
余冰&熊若杉(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专业认同与行业认知 ——一项对中国大陆社工学生专业实习成效的质性研究及其启示》
徐晓君&Lucy Jordan(香港大学,博士后&助理教授)——《儿童保护:尼泊尔的个案》
童小军(中国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论全球化境遇中社会工作的再定义及其意义》
黄丹&袁芮&倪锡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博士后&系主任)——《超越传统性教育——一个学校为本的青少年性教育服务框架初探》
黎建明&李海霞(佛山市联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监&项目主任)——《社会质量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发展模式 —— 以彩虹桥大沥镇东区发展救助计划为例》
Shashidhar Channappa(印度牛津艺术学院,主任)——《Issues and Problems of Manual Scavenge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Bangalore, Karnataka, India》
李会(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社工督导)——《医务社会工作中病人资源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模式》
黎健斌(江门市侨乡妇女法律服务中心,项目主管)——《社会政策与反家庭暴力服务的互动——以江门市反家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
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学海》、《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福利》的主编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系楼107室进行了一次编辑作者见面会,在刘继同教授的主持下,各位主编分别介绍了其期刊的兴趣点,并讨论了有关学术能力提升的问题。
瑞典马尔默大学卫生与社会学院院长Tapio Salonen教授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Fran Waugh教授分别题为“Poverty and Social Work:Experiences from Sweden”和“The Case Study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t the Sydney University “的主题演讲,并就相关问题与参会者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就“广东省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成立发表了讲话,呼吁社会工作界内人士意识到当下中国健康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其中。
为了表示对主讲嘉宾和个分论坛主持人的感谢,罗观翠教授代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向嘉宾们赠送了礼物。本次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分享国际与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了我国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展望未来社会工作可行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