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张巍七年如一日投身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将支教当做生活方式。本科期间,在武汉市农民工子弟小学义务支教,并组建郎坤志愿服务队专业从事关爱行动;大学毕业,加入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赴贵州支教1年;回校读研后,积极探索关爱行动新模式。他就是张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七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200余小时,帮扶3000余人、筹集善款累计10余万元,先后获得“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武汉市“优秀共青团员”、洪山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所组织实施的志愿服务项目《“卓越梦想家”成才计划》、《“安全卫士”农民工子女自我保护生命教育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在第二届项目大赛颁奖典礼上,作为“关爱行动”类唯一代表接受白岩松现场专访。
去年7月,张巍留校成为材料学院一名辅导员,并作为郎坤志愿服务队一名志愿者继续从事志愿活动。烈日炎炎也阻挡不了志愿者们行动的步伐,暑假刚开始,张巍就带领着队员们前往襄阳南漳县东巩镇支教。他说:“贫困儿童的希望,就是我志愿前行的力量。”
投身支教事业 传播爱与知识
“没想到武汉城区还有条件这么艰苦的小学,尤其是学校所有老师都是退休教师,只能教授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其他科目则是把书发给学生自学。”张巍第一次接触有“屋顶小学”之称的农民工子弟小学——武汉市凌智小学,他被学校艰苦的条件和窘迫的师资震惊了。凌智小学的学生们都是随迁的农民工子女,孩子们在志愿者面前显得怯生生,对周围环境新环境也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张巍下决心尽己所能,帮助这些流动的花朵。他主动申请成为支教项目负责人,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兴趣自编教材,并先后招募两批共62名志愿者每周定期义务支教。有了这群热心的大学生,英语、美术、音乐、舞蹈、思想品德、心理等课程在凌智小学慢慢开设了起来。
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郎坤志愿服务队”,一批热衷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们,因为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了一起。张巍担任首任队长,这个责任心强的男孩很快就赢得了队员们的信任,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暖男”,男生叫他巍哥,女生有的则直呼“张爸爸”。张巍带领着服务队创新服务模式,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卓越梦想家”成才计划。他们开展了自护教育、感受城市、科普教育、感恩教育和素质教育等五项教育内容,打造了包括儿童剧表演、静电影、微电影、自护障碍跑等多种形式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渐渐地,服务队还把帮扶对象扩展到了武汉市多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和湖北省部分农村小学,与这些学校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的关系。
暑假,郎坤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都自觉留校,参与在江汉区社区进行的关爱随迁子女社会实践。整整一个月,他们每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摇晃近四个小时,早上六点半出发,晚上七点回来,然后继续总结排练到十点多。张巍回忆道:“那时寝室没有空调,经常热得整夜睡不着,但是第二天依然会神采奕奕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现在回想起来,做自己真切喜欢的事仿佛不会觉得累。
为了让支教学校的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张巍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做募捐。他在凌智小学实施了为300名孩子每天早晨免费提供一袋牛奶的“营养早餐”计划。为解决经费问题,他带领志愿者通过募捐、义卖、收集废品等多种方式筹集善款上万元,一年间共为8750人次的农民工子女提供了免费鲜牛奶。为支持湖北省青基会“爱心厨房”项目,张巍组织志愿者进行了多次“卖旗”活动,筹得善款9万余元,并将所获捐款全部捐予青基会“希望厨房”项目(为农名工子弟小学提供免费午餐)。经过多方奔走,郎坤志愿服务队在凡客诚品的支持下为武汉市五个社区的农民工子女捐助了价值50余万元的衣服、鞋袜等生活必需品。
加入西部计划 实践青春誓言
本科毕业的张巍并没有结束志愿活动,他加入了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赴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支教,并许下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在贵州,张巍承担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任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底子差、学习兴趣低、课程职业性强,他积极向老教师学习取经,认真听课、备课、上课,主动与学生交流,逐渐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成绩也得到明显提升。
在做好支教工作的同时,张巍还参加了扶贫助学,他同队友们先后募得100余万元的现金和物资,并坚持每周下乡,将爱心送到孩子们手中,一年间足迹遍布龙里县18个乡镇。经过大量的实地家访和调研,张巍掌握了支教地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他整理编制了涵盖300余名贫困儿童的《龙里县中小学贫困学生信息库》,并有计划地为这些孩子联系资助人,提供助学金和物资帮扶。有了明确的数据库,资助人可以更方便地选择资助对象,受助学生的数量也迅速增长。
为了更大限度地提升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张巍还联合当地青年发起成立了“龙里县志愿者联合会”。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有两千多人注册为联合会志愿者,一支涉及医疗、水电、运输等各个行业的社会志愿者队伍组建了起来。联合会迅速壮大,并开展了大大小小数百次志愿活动。当地教育部门、团县委对联合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当地教育局局长称赞联合会掀起了当地志愿服务热潮,为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校育人提供了新思路。
践行知行合一 探寻关爱模式
四年多的支教活动让张巍对农民工子女的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返校读研后,张巍又重新参与到郎坤志愿服务队,他开始积极探索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关爱行动。他说:“我第一次领悟到了把爱好当成事业的含义。”
结合支教经验及农民工子女现状,张巍打造了“安全卫士”农民工子女自我保护生命教育项目,组织志愿者开发了一系列自护教育项目,并于暑假期间带领志愿者赴恩施州巴东县金果坪乡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他所带领的郎坤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得“湖北省荆楚学雷锋示范团队”“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等荣誉称号,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推介。
“我所学的专业是管理学,我认为通过调研总结和发现农民工子女群体特征、关爱行动规律,并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和论文,对于丰富关爱行动理论基础,指导实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巍将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作为指导关爱行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总结经验,探索出有效且具有推广意义的关爱模式,来影响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他先后参与了湖北团省委《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及保障体系研究》、校《农民工子女犯罪的预警机制研究》等多项课题调研,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张巍力图探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知行合一”的新模式。
做志愿服务困难无时不在,每次活动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况,张巍并未因此犹豫退缩过,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正如他所说:“支教经历带给我的是一生的志愿情怀,我想帮助更多农民工子女快乐生活、愉快成长,成为懂感恩、敢担当的社会栋梁!”虽然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张巍仍和以前带过的孩子们保持着联系,关注、鼓励他们,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说自己不仅会带领团队,也会亲身参与,将志愿服务的行动坚持下去,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