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论坛于近期在汕头大学拉开帷幕,全国多所著名高校新闻学院代表分享了对新闻实务教学改革的看法与实践。本次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主办,汕头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教实务的老师特别不容易,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得到学生最多的爱,跟学生最能打成一片,但往往得到大学整体的科学全面的评价还不够。”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说,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这个平台能让新闻实务老师们一起分享经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小琴老师说,“我们有各种命名这个时代的词汇:自媒体时代、数字时代、后喻时代……很多时候学生比老师懂得多”,“我们要从他们那学东西,我们还能教他们什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也表示,从业三十年,“信心越来越不足,压力越来越大。”互联网冲击着新闻教育。
发展中的新闻业带动了传媒人才需求的变化。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蒙之分析160条招聘广告后指出,传媒行业类词频统计结果中,“互联网”“网络”词频近200次,分列第一、二名,新媒体位于人才需求第一梯队。
职业素养类词频统计结果显示,“能力”和“经验”分别以254和100的高词频率位居第一、二位。刘蒙之表示,我国新闻传播行业不缺人,真正缺少的是适合传媒岗位需求的人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没跟上,导致需求错位。
张晋升副院长强调,新闻传播教学出现教学主体危机意识淡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以及实践平台单一的困境,导致学生能力不符合新媒体的要求,多种综合应用文体写作能力不足。传统媒体供给侧改革,采编岗位需求乏力以及融合媒体的发展重新定义了实务范畴,这些都对传统新闻传播实务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他建议,教学要创新理念,互联网+和融媒趋势不容忽视,教学团体要主动寻求角色转型,青年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推动学科交叉,引进现代传播技术,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新媒体基地,让学生们走出去。
张小琴老师结合人文清华全媒体运营教学实践指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老师们参与到新媒体内容的制作中去,为了爬过必须借助新式交通工具的山,老师自然会去学习新事物,转型自然就完成了。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马梅推出八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生要有“策、创、采、写、摄、编、播、评、管”的应用能力,传统纸媒课程必须上,新媒体课程也是必修,业务课程数量增加。
“你走出去才能了解中国。”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陶建杰提出新闻实践采风田野训练计划,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大容量的新闻采写实践教学,不只是文字作品,还要做图集和视频,微博、微信实时推送,锻炼学生综合技能,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极高,做足后勤保障,随时把握采访进度,做出最切合实际的指导。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白净表示,学院的教学改革步伐一直没有停,内容生产+审美设计+媒体技术+广泛传播(公关广告)齐头并进,培养的学生学习热情高,主动性强,在职研究生毕业生适应范围广。
据悉,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