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一直是不缺观众的,但观众来了以后是怎样的表情呢?”故宫博物院院长、上海交大在职研究生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单霁翔来到上海交大,做客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开讲仪式暨首讲嘉宾分享会,和大家分享故宫故事,讲述博物院的各种表情。上海交大在职研究生党委副书记朱健,校友代表、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EO范敏,以及上海市政府及相关单位嘉宾,上海文博领域专家、博物馆馆长,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会员单位代表,部分校友,上海交大及兄弟高校师生、社会公众出席分享会。
作为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的首场分享会,活动开始前,朱健、单霁翔、范敏共同上台,见证“堂·文博讲堂”正式开讲。
告别“故宫跑”,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一个词叫‘故宫跑’?”分享会刚开始,单霁翔提到了之前备受关注的石渠宝笈展。“这是前年9月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举行的一次展览,早晨大门一开,就有很多人跑步冲向武英殿,在网上被戏称为‘故宫跑’,故宫展览竟然办成了一个‘运动会’。”单霁翔笑着回忆了当时的情景:由于这个展览展出的都是国宝级的藏品,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一度有几千人同时排队进场。为了让每个来到故宫的观众不虚此行,单霁翔向大家保证,等到当天最后一个观众看完后再闭馆,结果闭馆时间直接拖到了第二天凌晨。“故宫的工作人员为观众送了数千杯茶水、八百盒方便面。可以说,故宫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向观众发方便面的博物馆。” 单霁翔一席话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单霁翔说,“让观众有尊严地参观”,是故宫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我们说起自己的博物馆,往往会提起很多世界之‘最’:这里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收藏了世界最多的中国文物,也是世界上来访的观众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故宫跑’让我开始反思,这些真是最重要的吗?应该不是。最重要的是博物院的文化资源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为此,故宫开始推行实名制售票以限制高峰时段客流,拆除故宫临时建筑,增加休息椅、售票窗口、参观标识的数量,不断扩大开放区域等一系列亲民举措,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故宫温度”:它不是那个冷冰冰且高高在上的“皇城”,也不是那个一到旺季就人山人海的热门景点,而是一个能够让人内心宁静、环境清雅的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收藏地,也是一个全新的、平易近人的故宫。
“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去年,一部讲述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带大家认识了一群专注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传承的文物修复师,他们被亲切地称为“故宫男神/女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片子把我们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推到了前台,人们了解了他们工作的价值,也知道了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工匠精神。我们把这些文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它们的生命比我们的生命要长得多,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我们要尊重它们全部的生命历程。”单霁翔表示,为此,故宫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这是世界第一座为文物而建的大型医院,集中了200多名‘文物医生’,他们当中既有负责文物修复的专家工匠,也有大量分析检测科技人员,它是对社会公开的,观众可以预约观看文物修复的过程,他们对文物修复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故宫里收藏着180多万件文物,大量历史建筑遗产,为了实现故宫完整保护,使这些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故宫博物院全面实施了两项重点保护工程,一项是为时18年的‘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一项是为时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我的前任院长叫郑欣淼,他在故宫当院长期间就开始了古建筑整体修缮工程,希望用18年的时间把故宫博物院所有的古建筑修好,这个工程现在还持续。文物修缮是一项科学的工作,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文物的原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1420年紫禁城在永乐皇帝手中建成,到2020年它将到600岁,我们希望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再交给下一个600年。”
文博育人,期盼人们把优秀文化遗产“带回家”
“世界上的人那么多,来故宫博物院参观的人毕竟只占了一小部分,我们还得给文化插上翅膀,用物联网、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人了解故宫和中华文化。”单霁翔介绍说,故宫博物院用了三年的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是全世界博物馆最强大的数字化平台之一,如今,故宫博物院官网每天点击量过百万,“每日故宫”等APP一上线就得到了大家的“热捧”,“数字故宫”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走到了全世界的观众的身边。
近两年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故宫的文创产品。嫔妃娘娘的VR眼镜、朝珠耳机、“正大光明”充电器……这些文创产品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过去我们做的东西只能叫‘文化产品’,少了‘创意’两个字,很多东西都是复制已有创意,产品的同质化很严重。现在我们结合人们的生活需要,自己研发既有历史性、知识性,又有实用性文化产品,总之就是让更多人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故宫文创产品的营销收入都去了哪里?单霁翔回答说,用来办了教育。作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培训的基地,故宫要承担更多培训职责。“我们大量的教学工作是深入社区、深入学校,去年一共办了22000场次,是全世界博物馆文化教育最多的一个博物馆。”故宫知识讲堂每天爆满,孩子们在这里串朝珠、绘龙袍、画盘子、做织绣、做拓片,30多种成熟的“故宫课程”全部免费。同时,这些教育活动不只局限在北京,还深入到中国很多城市甚至国外;不只面向青少年,还面向成年人。从各国博物馆领域的从业人员到全世界爱好中华文化的社会公众,故宫的“朋友圈”越扩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在轻松幽默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单霁翔两个多小时的分享过程被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打断,分享会结束后,现场观众与他亲切互动,还有观众送了他几个“新绰号”:“故宫男神”、“思维超前、故事最多的博物馆馆长”,故宫博物院为中华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令大家感动不已。
据了解,为打造大学校园与社会博物馆之间的文化桥梁,上海交大首创了堂·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首讲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院长单霁翔的《故宫博物院的表情》。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筹)与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联合创立的一个致力于文化传播、创新及交流的平台,聚焦人文、历史与文化再创造,后续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馆长及文化艺术领域专家,从历史范畴、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的视角阐述文博前沿、文化融合与革新。通过讲座、研讨、展览、体验、文创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听众穿越时间、空间,完成与世界、历史、人文、科技以及自我的对话。故宫博物院将与上海交大共同推动该讲堂的建设,在新媒体语境下,建设一座“可读式”、“移动式”、“开放式”的博物馆和一场兼具“历史性”、“人文性”、“创新力”的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