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的确是一个定义梦想的地方!”谭述森院士在毕业典礼致辞中感慨地对师弟师妹们说,“看到同学们毕业的兴奋和喜悦,看到同学们对未来的期望和紧张,我不禁想起了52年前的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时光。成电,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电子科技大学时光:“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来到一所著名的大学”
虽然谭述森直到52岁才正式加入北斗团队,但他从18岁踏入成电校门那刻起,他的人生就和“定位”专业联系在了一起。谭述森1942年出生在重庆开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0年考入成电。
学定位并不是谭述森自己的选择。他的第一志愿也并非电子科技大学,因为他觉得自己“学习电子信息可能学不好”。但高考结束后,班主任告诉他们,“按照国家需要的原则和学习、家庭出身情况,给你们调整了志愿”。至于具体怎么调的,没有人知道。
直到进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习,他才了解到之前公布的定位专业“实际上就是雷达,因为保密没有说真实的专业方向”。几十年后回首,他很庆幸在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来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并选择了雷达专业,“这对于后来我工作方向的选择和落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图书馆挑灯夜读,在沙河旁朗朗背书,在操场上光脚飞跑,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亲切交流……这一切,让谭述森院士记忆犹新。林为干教授、谢处方教授、顾德仁教授等,都是当时令成电学子敬仰的大师。谭述森虽然无缘听他们讲课,但当时所用的讲义无不出自这些大师之手。
谭述森说,电子科技大学给了他扎实的知识基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了他“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给了他“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为人品质。他感慨地说:“当时的课程内容非常广泛,有很多‘看起来没有用处’的基础课程,过了这么多年回头来看,人这一辈子很长,要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当初学的这些知识现在都用上了。”
如今,他要做卫星设备的环境测试,就需要用到化学知识;要研究卫星发射后的轨道变化,就需要用到物理知识和扎实的数理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储备,这项工作就可能做不好,或者不能很快理解问题的本质。”他说,“成电当时开设的课程还是挺合适的,我们从广泛的基础课程中确实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