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等基本国情;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农、林、水、矿产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
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是: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厚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具备必要的地学知识和基本的野外调查技术和能力。“宽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提高水分、养分和生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基础知识。“强技能”要求学生具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资源环境化学分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两大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领域宏观和微观问题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所属的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重点建设学科。在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背景下,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投入日益增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掌握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新世纪有关资源与环境领域科研人员、行政及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必备条件。
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是中国近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发源地之一,是首批获准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在2006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双双名列全国第一。现有教授27人,副教授2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各类省部级以上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超过2亿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以及几十项省部级成果。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国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多次主办或协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干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地理与调查、土壤-植物-环境分析、养分资源管理、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资源环境系统分析、资源环境信息技术、资源环境进展和资源环境野外大实习等。
中国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各级农业、环境、资源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肥料、灌溉和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