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在职研究生专业是由中国学者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科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在职研究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特性,理论新颖,实践性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是国家部委级的重点学科,作为国家培育的重点学科,得到重点扶持。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在职研究生专业首批中国民族经济硕士研究生招收于1982年,到2010年共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0多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多人,为国家和民族地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分布于各行各业。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包括在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专指那些通过国家外语考试且申请硕士学位的学生),委托培养的研究生。专业办学的主导方针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调研实践相结合,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教学工作突出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学工作采用多形式和多层次方式进行,鼓励师生在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不断探索与创新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经常与及时地用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向国家机关和企业单位提出有价值的经济决策参考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培养硕士人才的目标是,突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广博的经济学与民族学理论知识,能够担负教学研究、行政管理在职研究生、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治目标:强调充分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引导硕士研究生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真谛,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立志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
专业学习要求: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首先必须养成认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学风,努力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思想,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在理论方面,引导学生系统学习经济学、民族学、民族理论、民族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民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民族利益的实现方式,民族地区建设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制度、结构变迁等,使学生在理论上和研究方面具有在高层次上分析和判断经济建设方面重大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方面,强调学生应通过不同渠道进行社会调研和参与基层实践活动,以使学生能在不同层次上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在职研究生就业目标: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对民族经济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培养和造就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学者、各级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人员、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以及其他专业人才。
本专业采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课程根据导师组老师的研究专长开设,统一授课,选修课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论文选题意向选择。
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课程讲授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内容涵盖重要理论、突出关键概念、密切结合实际。
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积极创造一切可能的教学实习条件,使学生参与课题调研活动,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生活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殊性,用所学理论研究现实问题。通过实践对传授的知识的验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分析力、周全的综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