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民族大学刑事诉讼法在职研究生专著
1.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2.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3.徐静村:《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4.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最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孙洪坤:《刑事诉讼法的时代精神》,法律出版社
6.【德】 罗科信:《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
二、广西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
[1]陈卫东.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研究[J]. 中国法学,2014,02.
[2]陈实. 论刑事司法中律师庭外言论的规制[J]. 中国法学,2014,01.
[3]陈光中,于增尊. 严防冤案若干问题思考[J]. 法学家,2014,01.
[4]郭烁. 新刑诉法背景下的强制措施体系[J]. 政法论坛,2014,03.
[5]朱孝清. 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法学,2014,03.
[6]陈瑞华. 辩护权制约裁判权的三种模式[J]. 政法论坛,2014,05.
[7]王洪宇. 中法比较视阈下我国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之再完善[J]. 中国法学,2013,06.
[8]宋寒松.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完善对防治腐败的启示[J]. 中国法学,2013,06.
[9]陈瑞华. 论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以“被告人会见权”为切入的分析[J]. 法学家,2013,06.
[10]左卫民. 中国应当构建什么样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J]. 中国法学,2013,01.
[11]黄京平. 刑事和解的政策性运行到法制化运行——以当事人和解的轻伤害案件为样本的分析[J]. 中国法学,2013,03.
[12]沈德咏. 论疑罪从无[J]. 中国法学,2013,05.
[13]陈瑞华. 论瑕疵证据补正规则[J]. 法学家,2012,02.
[14]王敏远. 论我国刑事证据法的转变[J]. 法学家,2012,03.
[15]顾永忠.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12,03.
[16]陈卫东.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后刑事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平衡[J]. 法学家,2012,03.
[17]卞建林. 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J]. 法学家,2012,03.
[18]汪建成. 刑事审判程序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J]. 法学家,2012,03.
[19]刘计划. 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职能解构[J]. 中国法学,2012,05.
[20]何挺. “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实证研究[J]. 中国法学,2012,06.
[21]周洪波,缪锌. 模糊的刑事证明逻辑——关于《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证据规则评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22]程龙. 新刑事诉讼法行政证据使用条款论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23]孙长永,武小琳.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刑事拘留适用的基本情况、变化及完善——基于东、中、西部三个基层法院判决样本的实证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15,01.
[24]马静华.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侦查到案制度实施问题研究[J]. 当代法学,2015,02.
[25]艾明. 训示规定抑或效力规定:“不得诱使他人犯罪”的规范性质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15,05.
[26]韩旭.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律师辩护难问题实证研究——以S省为例的分析[J]. 法学论坛,2015,03.
[27]王静. 新《刑事诉讼法》视角下强制医疗问题探析[J]. 法学论坛,2015,03.
[28]马静华. 逮捕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为背景[J]. 现代法学,2015,03.
[29]顾永忠,杨剑炜.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与对策建议——基于2013年《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的考察与思考[J]. 法学杂志,2015,04.
[30]张晗.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之证据转化制度研究——以《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2015,04.
[31]李奋飞. “作证却免于强制出庭”抑或“免于强制作证”? 《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第1款的法教义学分析[J]. 中外法学,2015,02.
[32]左卫民. 背景与方略: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改前瞻——基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思考[J]. 现代法学,2015,04.
[33]吴羽. 论强制辩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267条为中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04.
[34]张勇玲.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检察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J]. 江西社会科学,2015,09.
[35]林琳. 辩护律师权利的保障与救济——以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为视角[J]. 法学杂志,2015,11.
[36]董坤. 证据、定案的根据:论刑事证据的概念——对《刑事诉讼法》第48条的解释[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12.
[37]岳悍惟. 反对自我归罪权的英美法溯源与法理分析——兼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完善[J]. 比较法研究,2016,01.
[38]陈瑞华. 论刑事诉讼中的过程证据[J]. 法商研究,2015,01.
[39]何家弘. 从侦查中心转向审判中心——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良[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02.
[40]杨胜荣. 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的认定与处理[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41]林劲松. 我国证据分类制度的功能反思——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
[42]董坤,纵博. 论行政笔录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43]王禄生. 美国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及其启示——以地方重罪案件为实证样本[J]. 现代法学,2015,04.
[44]艾明.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J]. 现代法学,2015,05.
[45]王彪. 论刑事诉讼中私人违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J]. 河北法学,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