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开设地理专业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坚持以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支撑、以人文地理为基础,依托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地理科学,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地理》是全国普通高校地理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讲教材和参考教材均为国内一流教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学习和野外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和资源利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产业布局与经济区划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和完善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地理教学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每年学院各类各层次专业均开设《中国经济地理》,上课的在职研究生学生人数达500 余人,3万人学时以上.
《中国经济地理》自上世纪80 年代初建系至今20余年的教学实践,作过多次调整、改进、更新、完善和补充,凝聚了所有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智慧和劳动 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周介铭教授主持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合格师资》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杨国良教授撰写的论文《师范院校“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改革思路及对策研究》获得2000年海峡两岸国际地理学术会议的高度重视,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近10年来,在周介铭教授、杨国良教授的带领下,课程实现了新的突破,累计主持完成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获得省部级(含)以上奖项10余项。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理论拓展离不开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两个重要的实习基地:一是成都—西昌—攀枝花—乐山—峨眉山野外综合实习基地;二是成都三圣花乡—大邑地主庄园—邛崃平乐古镇—都江古堰—青城山—成都高新工业园区人文地理实习基地。其中第一条实习线路与基地建设荣获学校2000年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为理论课程的深化起到了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