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长江伤不起-后三峡时代的长江环境问题
主讲嘉宾:李长安 教授
李长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地理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第四纪地质与地貌。长期从事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变化、生态地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环境与防灾等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长江水系演化、流域环境变化与防灾减灾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他在承担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近年来举办各类科普在职研究生讲座200余场。
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客货运输密集。长江是海路的延续,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与其他主要城市连成一个运输网,其中南京、武汉与重庆具主要作用。长江通过大运河与可通航的黄河及渭水相通,大运河还与杭州及天津的海港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之长江沿线的航道不断得到整治,进入21世纪,长江航运迅猛发展。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吨,超过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航河流。2006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增至9、9亿吨,2007年一举突破10亿吨大关,达到11、23亿吨,是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的2倍和莱茵河货运量的3倍。目前,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正式完工,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可全年上行至重庆,但只有较小的船舶才可到达四川的宜宾。即便如此,受长江部分地段航道的限制,目前长江航运能力的开发还十分有限。有的专家认为,长江干线航运若完全开发,运能应该在30亿吨,至少相当于10条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换言之,长江的运能尚有60%待开发。
1、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是世界制造业、航运业、金融业、商贸业中心之一。
2、在长江流域已形成三大城市圈,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港口群,二是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与港口群,三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城市群与港口群。
3、长江三峡电站的建成与运行,改善了长江黄金水道,将促进沿岸经济的发展。
4、西部大开发,可以通过长江流域直接联系华东发达地区,长江运输大通道将起到巨大作用。
5、泛珠三角地区的形成,正好与长江流域接壤,有利于二个地域的经济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