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赵雪峰副教授专题讲座:“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能力培养思考”。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出现,则从另一角度带来了设计方法的革命,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二维2D设计转向三维3D设计;从线条绘图转向构件布置;从单纯几何表现转向全信息模型集成;从各工种单独完成项目转向各工种协同完成项目;从离散的分步设计转向基于同一模型的全过程整体设计;从单一设计交付转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支持。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带来的是激动人心的技术冲击,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BIM技术与协同设计技术将成为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整体。协同是BIM的核心概念,同一构件元素,只需输入一次,各工种共享元素数据并于不同的专业角度操作该构件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可以说BIM技术将为未来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BIM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也将是新的工作流及新的行业惯例。
未来的协同设计,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设计交流、组织及管理手段,它将与BIM融合,成为设计手段本身的一部分。借助于BIM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将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从而带来综合效率的大幅提升。
3D设计能够精确表达建筑的几何特征,相对于2D绘图, 3D设计不存在几何表达障碍.对任意复杂的建筑造型均能准确表现。尽管3D是BIM设计的基础,但不是其全部。通过进一步将非几何信息集成到3D构件中,如材料特征、物理特征、力学参数、设计属性、价格参数、厂商信息等,使得建筑构件成为智能实体, 3D模型升级为BIM模型。BIM模型可以通过图形运算并考虑专业出图规则自动获得2D图纸,并可以提取出其它的文档,如工程量统计表等,还可以将模型用于建筑能耗分析、日照分析、结构分析、照明分析、声学分析、客流物流分析等诸多方面。
赵雪峰副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图学学会BIM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施工BIM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BIM发展联盟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BIM技能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专家库专家,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委员。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主要研究建筑信息模型、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