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期间经历了封建制度与文化的复兴、停顿与崩溃的历史时期。明清两朝初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措施,使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商业的发展更是有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经济繁盛的同时,两朝的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却加强了控制,明代大力提倡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封建礼制,明代理学是继宋代以后理学发展的另一个高峰,这种在思想上“三纲五常”的规范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发展。清朝统治者则是采用高压与怀柔并举的政策,一方面提倡儒家伦理道德与忠君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抗思想,导致清代考举之风盛行。明清时期传统建筑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美学观的背景下产生的,一方面沿着原有建筑文化在跌宕的历史大潮中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谢幕演出。
明清时期建筑在技术上沿袭了历史上的成果,特别是唐宋以来的规格化和程式化营造法则。在宋代《营造法式》制定的以“材”为模数的营建制度,在明代的官式建筑上已经变得高度标准化了,到清雍正十二年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则更加程式化、规格化。书中确定了以“斗口”(斗拱的尺寸)为基本模数的制度,就是建筑的尺度与其所采用的斗拱尺寸之间的构成一定的比例关系。斗口共分为十一个等级,在清代的殿式建筑如宫殿、官署、庙宇、陵寝的建造中,只要定了一种斗口的等级,整个建筑的用料尺度均可以推算出来。这种建造方式的高度定型化,一方面可以便于控制建筑的预算,还可以加快工程的进度。此外在组群建筑中可以使个体建筑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技术上的规范也为建筑等级的区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此时期屋顶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等几个等级,最为重要的建筑如太和殿则用重檐庑殿顶。斗拱的尺寸进一步缩小,导致其功能性降低而装饰性提高,有些建筑上的斗拱已经退化成为纯粹装饰性的构件了。而且技术上过分程式规范,导致了明清建筑弥漫着一种教条刻板的气息,这也是明清建筑繁缛有余而生气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两千年的文化、技术积淀和特定时期多元文化的交融,使此时期的建筑艺术仍然能够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尤其作为建筑文化中最为闪耀的冠冕——屋顶,此刻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在职研究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