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2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迎来建院60周年华诞,为总结和纪念学院六十年来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经验,更好地推进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大会。受学校和学院邀请,学院荣休老教师、老领导、老校友、兄弟单位代表、历届校友代表以及在校师生9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校党委书记王玲会前亲切接见了参加庆典的贵宾们。庆典大会由分党委书记冷柏军主持。
上午9点,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建院60周年庆典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校党委书记王玲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国际经济贸易学院60院庆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六十年来学院建设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老教师、老领导、老员工以及海内外校友表示真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对国际经贸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目前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所有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她指出,学院自1954年成立以来,坚持与国家对外经贸事业发展同发展、共命运,为国家对外经贸事业培养了3万多名英语熟练、业务精湛的优秀专门人才,活跃在对外经贸、金融、投资以及国际组织等各个领域,为中国对外经贸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同时指出,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学校目前事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们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最多的学院,是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科研发展在学校排名第一、学生在国际国内学术竞赛中获奖最多、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双高”在学校名列前茅。王玲书记强调说,六十年来的办学经验的显明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和创新,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最先制定国际经贸人才标准,最先开发出中国特色的全英文课程,最先引进“基于结果导向的教学方法”,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最先试点荣誉学士学位实验班、三语人才实验班和国际组织人才基础班,对新时期开放经济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她希望学院借60周年庆典这个机会,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锐意进取,勇于承担,在新一轮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理论创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出贡献,再创新辉煌!
庆典上,就座在主席台上的老领导们分别致辞。郭东坡先生(原侨务办公室主任、第十五届中央委员)深情回顾了自己上学四年、留校任教七年的在校经历,并希望母校把“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传统发扬下去;沈觉人先生(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首任复关首任谈判代表、国际贸易学会荣誉会长)结合中国对外经贸形势发展和人才需求,希望学校继续加大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问题、经济全球治理问题、区域自贸区的建设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等方面的专题研究,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杨福昌先生(原外交部副部长、原外交学院院长)盛赞母校“辛苦耕耘60年,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并希望母校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外交和经贸人才;乌兰木伦先生(原外经贸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外经贸部纪检组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在结合自己45年的工作经历时指出在母校五年的学习,让他终身受益,并勉励青年大学生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谷永江先生(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中国第三任复关首席谈判代表)以幽默轻松的方式回顾了学习和工作生涯,号召社会和学校关注贫困地区子女接受平等教育问题。老领导们谦虚、务实的讲话让全场嘉宾和师生深受感动(另稿单发)。
60年光阴流转,60年薪火相传,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专业人才,培养出一大批学界精英和实务界领军人物,校友们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也为母院增添了光彩。庆典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1989届校友王受文先生以上学期间图书馆管理员的感人故事,盛赞母校恩师爱岗敬业的风范,他还结合当前中国对外经贸和世界经济形势,勉励青年学生要注重爱国情操的培养、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1997届校友裴长洪先生回顾了自己在博士学习期间的感人故事和自身学术成长历程,并祝愿母校在未来发展中,特别是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贸大的经贸梦做出更大的成绩;青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1988届校友叶东先生回顾了自己20多年来从事创投工作的经历,希望学弟学妹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找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最佳点,无愧于母校,无愧于我们的专业,无愧于我们的时代,也无愧于我们自己,作为校友,愿意发挥自己在创投界资源、资金上,从创业经验上提供我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越南驻华使馆商务参赞、1998留学生校友裴辉煌在发言中回顾了在母校学习期间点滴感人故事,表达了对恩师的浓浓感激之情。
60年风雨兼程,60年持续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努力,更离不开学院历任院系领导的领航。庆典中,孙维炎教授、叶彩文教授、黎孝先教授、薛荣久教授、储祥银教授、林桂军教授、赵忠秀教授等历任院系领导分别简要回顾了在建设国际贸易学科、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努力拼搏和奋斗的点点滴滴,特别回顾了我校八字校训的来历、回忆老一代学科奠基人、学校发展曲折变迁、重要历史性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创新做法等等,他们虽然已经荣休或承担更重要的岗位工作,但在发言对学院饱含深情,对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另稿单发)。
60年漫漫征途上下求索,60年历经图治铸就辉煌,谱写了一曲探索创新、光荣与梦想交相辉映的动人乐章。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洪俊杰院长对学院60年发展做了简要回顾与展望。他介绍说,1951年学校建校之初,学校就汇集了国内一批国际贸易领域的知名学者。1954年,为新中国培养国际贸易专门人才,我校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贸易专业为主干,吸收了北大、清华、燕京等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国际贸易师资,创建了对外贸易经济系,这是中国最早的国际贸易学科点。1955年在对外贸易专业中设国际运输专门化,1956年又设国际金融专门化。从1954年至1960年,我校是新中国唯一被批准从事国际贸易教育的高等学府。1973年对外贸易经济系改称对外贸易系(三系);1980年,对外贸易系下设对外贸易法律、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等教研室(这两个教研室后来并入学校成立的独立的外贸管理系和国际经济法系),1985年更名为国际贸易系。1984年,学校以对外贸易系部分教师为主力,创建国际经济合作系。1994年2月,国际贸易系与国际经济合作系合并成立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他说,今天在这里,我们不禁缅怀为学院和学科发展做出奠基贡献的包达包夫、曹康伯、陈寿琦、高义章、胡敦元、解学恭、康有枢、刘朝缙、马乃庶、邱年祝、饶毓苏、史道源、孙松亭、孙玉宗、吴永珣、武堉干、郗藩封、熊大惠、徐乃炯、姚曾荫、姚邹杰、余绍光、袁贤能、张毓珊等老一辈著名教授和学者。永远感谢曾为学院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刘腾霄、许乃炯、卢铁、任坚、刘朝缙等老一辈院、系领导及已经离退休的老先生们和老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他在回顾说,60年来,学院经历了很多的“变”(变迁、变化)。学院地址从东四、前马厂、车道沟、固始到惠新东街,从求索楼到博学楼;学生由1954年的105名发展到2014年的1000多名(今天在座的就有我们59届毕业生的代表)。教师队伍由1954年的49人增加到现在的112人。学科分布由对外贸易发展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财税等多学科综合发展体系。我们面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从50年代唯一被国家批准从事国际贸易教育的高等学府,到今天国内已有几百所大学开设贸易专业。这些“变”,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壮大,也是我国从解放初的贸易小国,逐步发展成为贸易大国,并迈向经贸强国的历史写照和必然结果。他还强调,60年来的风雨沧桑、岁月峥嵘,经贸学院也有很多的“不变”: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变,胸怀“追求卓越”理想不变,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变。这些经历岁月风雨而不变的要素,已经汇聚凝结,融入经贸学院的血液,构筑了经贸学院之魂。此外,他还简要介绍了学院筹备中国对外经贸历史长廊、院庆画册、完善经贸名人档案、知名校友档案、老先生口述史等等进展情况,以及举办的袁贤能先生纪念会暨《袁贤能著述文集》出版座谈会、国际经济与金融协会中国分会、三大洲国际贸易政策2014年会等;邀请国际贸易全球领军人物、哈佛大学Marc Melitz、Helpman, Elhanan、Paul Entras等参加了系列学术研讨会。最后他指出,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坚强指导下,在经贸学院先贤们奠定的雄厚基础上,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育有志有才肯担当的人才,出经世济民居一流的成果,把学院的发展更紧密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进程之中,不断实现超越,我们坚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60年来的发展中,学院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几代经贸人,特别是我们的老一代教师们,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坚守3尺讲台,他们用3寸粉笔写尽春夏秋冬,以一颗丹心培育桃李满园。庆典中我院在校中外学生代表向老教师们,献上代表谢意、阳光和健康的献花,并朗诵了他们自己创业的诗歌,送上了青年大学生的祝福。
庆典大会气氛热烈、隆重。学院将继续传承几代经贸人所积累的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以此为契机,团结一心,追求卓越,以更加开阔的胸怀,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扎实的脚步,谱写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更加辉煌的华彩乐章!
庆典大会还收到商务部有关司局处的领导,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等社会团体,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外经贸专修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河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兄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