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出席“老庄思想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此次论坛在安徽省亳州市召开。该论坛主题为弘扬老庄优秀思想文化,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李培林在致辞中指出,老庄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宝库。老庄思想中一方面包含着“无为而治”、“齐物平等”的高远政治理想,另一方面也蕴藏着对于政治生活和政治行动的冷静深刻的思考,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治理的成熟思考,展现了中华文明深邃的政治智慧。在今天的时代环境下,我们需要从老庄思想中汲取必要的政治智慧来应对当前复杂的现实问题,同时在古为今用的前提下,促使老庄思想实现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他强调,老庄思想当中丰富的治国理政乃至治天下的内容,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充分消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出创新性解释。当然,老庄思想同中国一切传统文化一样,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有其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这些也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批判扬弃,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认为,在世界文明史上,老子是和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比肩的哲学家,《道德经》中蕴含着解决人类发展、世界治理问题的深邃智慧。理解传统文化在中国发展道路、治国理政中的作用,不能绕过老庄哲学。
“社会治理不仅要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还应该体现以德治国的精神,以现代的法律精神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要注意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得到启发。”安徽省政协常委陆勤毅认为,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今天我们讨论社会治理仍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他认为从老庄思想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现代社会治理应该以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为遵循;应该坚持以人为核心;应该以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承贵认为,老子思想给后人留下很大的解释空间,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老子思想。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说,20世纪对老子道家思想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三大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静从庄子所处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出发展开论述。“庄子继承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认为无为是针对管理者而言的,自然是针对老百姓而言的,一个良善的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安顿其性命之情。”陈静认为,庄子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表现在:提示社会治理要有度的意识,社会当然要管理、治理,但并不是越严厉的管理越好;治理的目的不是治理本身,而是成就人,成就社会,安顿社会,“安其性命之情”。
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民,中共亳州市委书记杨敬农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亳州市委宣传部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