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人大马哲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吴晓明进行题为“思想的任务和批判方法”的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学科是国家首批博士相关证书授予点。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外哲学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多个方向。
本次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讲座的主要内容是:知识和学问不等同于思想,哲学是思想的事情,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为了说明这一点,吴教授从以下四点展开:
首先,他提出了问题:当今中国社会阻碍思想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吴教授认为答案是外部反思。他从黑格尔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外部反思是一种推理能力,它知道一般原则,而且知道把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中去,但是,它没有深入到事情的实体性内容中去;它是哲学上的形式主义或教条主义。吴教授举例认为,中国革命时期的28位布尔什维克生搬硬套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国家的革命经验来指导中国革命,以及拿破仑把法兰西制度先验地运用到西班牙中去,这两种做法都属于外部反思,是教条主义的做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对外学习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在今天,我们不仅要成为有知识和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成为有思想和有头脑的人。
由此,吴教授总结了批判方法的三个要点,第一,康德是批判哲学伟大的开端,康德之后,批判方法成为哲学的方法,独断论不再可能;第二是,黑格尔和马克思超越了康德的逻辑的批判,达到了历史的批判;第三点,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历史批判超越了黑格尔的概念立场,二十世纪的哲学是从马克思开始的。最后,吴教授阐述了批判方法的意图。他认为,使学来的东西变成能思的,其目的是切中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一个说汉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不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是完全不够格的。吴教授通过黑格尔的观点而认为,“现实”有两层含义,现实是本质与实存的统一;是在展开过程中展示为必然性的东西。因此,要把握中国社会的现实,就必须从理论上来把握,了解中国社会当中本质的东西和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只有达到这一步,我们才能说掌握了现实。只有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去,我们才能够构成真正的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本次讲座中,吴教授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为在场的师生们提供了一场难得的思想盛宴。随后,各位评议人及许多同学回应了吴晓明教授的讲座,吴老师精深而富有激情地一一作了解答。讲座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完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