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专业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下设的一个专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社会工作在职研究生、广告学、汉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八个教研室和城市文化、民俗文化、青岛海上丝绸之路三个研究中心。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历史性跨越的重要目标。本研究方向着重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法治化水平,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等方面的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与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探讨文化建设在现代化中的作用,研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动机制,寻求建设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的途径和形式,探讨培养“四有”新人的途径和机制。
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本研究方向着重于中国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论、社会创造活力论、社会公平正义论、社会利益协调论、社会稳定发展论、社会法治保障论、社会道德建设论、社会管理创新论、构建和谐社会论等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规律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理论成果。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学制2.5年,学习期限一般为2~4.5年。要求第一学年修满毕业学分(≥30学分),第二学年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工作。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式
(一)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硕士生导师应对所指导的硕士生的研究方向选择、理论基础的强化、学术动态的把握、实践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充实等方面予以系统指导,要对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拟订整体而详尽的培养计划,导师还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对研究生中期筛选、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等重要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
(二)课程学习与论文撰写并重。研究生应在第一个学期伊始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经院长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个人实际,确定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需通过考试或考查,所选课程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完成,论文工作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开始。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必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要牢固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中期筛选、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
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生专业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1学分,才能申请毕业和授予学位。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必修环节。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包括科研项目、国内外学术会议等,作专题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在职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根据导师要求参加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课题等活动。研究生在参加上述活动后,须写出调查报告或发表科研论文,作为评定成绩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