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数学科学学院下设的一个专业,数学科学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金融数学系、大学数学教研部、数学建模指导中心、应用数学研究所6个教研机构。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数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济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应用数学是联系数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要纽带,它的主旨是研究数学各分支的理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技术,也即研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经济、管理等科学中的数学问题,包括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一、培养目标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
2、本学科研究生应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用数学方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现代应用数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坚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熟悉本学科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进行应用数学理论的某些领域或数学建模或大型科学计算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科学作风;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时滞动力方程的有关数学理论及其在控制、图像处理等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问题。
2、不确定性数学理论及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不确定问题的数学理论,如随机理论、模糊集理论、粗糙集理论、概念格理论及其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工业工程、航天技术等应用问题。
3、智能计算理论与优化控制:该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有关智能计算和优化控制方面的数学理论及其运用有关数学理论研究生物、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中的优化控制等领域中的各种智能计算问题。
4、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加密技术、签名与认证技术、密钥协议、数据库安全及网络安全等有关数学理论及其在通讯、军事、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5、图论与组合优化: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图的经典理论(染色和标号、匹配、连通性及随机图等理论)、化学图论及组合最优化理论等内容。
6、代数结构、表示理论及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代数的结构理论和表示理论,包括有限维代数的表示理论,有限群的数量性质及其对结构理论的影响, 模糊代数理论等,以及这些数学理论在量子信息、范畴、几何、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教学实践为1学分,社会实践为1学分,学术活动为1 学分。
外国语以英语为主要语种,实行分类教学,必修6学分。其中基础英语3 学分,专业英语1.5学分,为公共必修课;高级英语和应用英语类课程为任选课,每门课1.5学分,至少选修一门。
研究生基础英语,凡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6 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或托福成绩85分及以上者,均可申请免修研究生基础英语,直接获得3 学分;不符合免修条件的研究生,应参加研究生基础英语课程学习,考试合格方可获得3 学分;既不符合申请免修条件又不参加研究生基础英语学习的研究生,须与研究生处签订协议,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自学研究生基础英语并达到上述申请免修条件,方可获得3 学分。
研究生高级英语,凡获得基础英语免修资格的研究生可以选修高级英语课程,考试合格,可取得1.5学分。
研究生应用英语类课程,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修研究生应用英语类课程,考试合格,可取得1.5 学分。
专业外语一般应与专业课学习及外文文献查阅或学位(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量不低于15 万字。
具体的课程设置见“应用数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1、学位课程
学位课均属必修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和外语水平,强化和加深学生的学科基础理论水平,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基础。所有学位课程均属考试课程,考试成绩60 分及以上为合格。
2、非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是学位课程的补充与扩展,主要为一般性的学科应用基础课和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相应课程。
非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各任课教师自行决定,成绩60 分及以上为合格。
考试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记分。
3、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 门。补修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补修课程由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部分研究生因进一步学习需要或科研工作的需要,需补修大学本科的部分课程(指同等学力研究生需要补修研究生课程以外的课程),此类课程不能顶替本学科规定的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不计学分。
4、实践环节与学术活动
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均为必修环节。
(1)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科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其工作量约折合讲课学时16 个学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经导师考核,成绩合格以上为通过,计1 学分。
(2)社会实践:学院及研究生导师应为研究生安排不少于2 个月的社会体验或社会服务,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末的8 月至10 月份。导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做有工程应用背景的课题或从事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安排研究生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企、事业单位结合专业特色解决技术问题;可以安排研究生到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服务性工作;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就业需要自己安排社会实践(包括短期打工),目的是锻炼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就业能力。该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写出不少于3000 字的实践心得体会,实践单位签字盖章、导师签字后即可获得1学分。
(3)学术活动: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应结合自己的论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2 次,聆听学术报告10 次以上。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应将学术活动登记表提交导师,由导师评定成绩,通过者获得1 学分。
5、研究生应尽量在校内选课,如确需到校外选修课程,应由导师提议、学院分管院长同意、报学校批准。课程结束以后,学校根据有关学校(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考试成绩单,给予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