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化学研究生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以及功能材料(新能源与光电材料方向)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及“化学”理学博士点。东华大学化学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如下:
东华大学化学学科是在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和应用化学等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学学科。东华大学的化学学科在高性能纤维的制备与结构控制、纺织品功能整理剂的设计与制备、功能高分子的设计与制备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且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同时本学科也培养出如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等一批杰出学者。本学科2011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于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机化学二级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化学学科的研究基地有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多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005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承担“973”课题、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登山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英联合、中瑞联合以及企业合作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化学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学术研究特色鲜明,学术队伍结构合理,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队伍。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2名,其中45岁以下博导11名,副教授49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上海市东方学者2名。
一、研究方向/学科方向
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聚物凝聚态物理的理论和方法、高聚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高聚物多组分体系的物理与化学
2. 有机化学:有机氟化学、有机功能分子的设计和合成、纺织品功能整理助剂的合成
3. 无机化学:微流体无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
4. 分析化学:高性能材料(纤维)结构的研究、纳米生物医学相关的分析化学、基于三维立体纳米纤维膜的超高灵敏分析技术
5. 物理化学:表面化学、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纳米电子器件和光电化学
二、培养目标
根据研究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和必须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获得者须具有: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化学的实验和分析测试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 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学分要求
一般情况下,硕士生在答辩之前所修课程总学分必须≥30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四、论文工作及答辩之前的考核指标
1. 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必须考虑学科的研究方向、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创新内容,同时兼顾应用价值。
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精读文献量不得少于20篇。开题报告应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交,内容包括:论文题目、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预期目标、难点及存在问题、工作计划、初步的研究结果等。
2. 学位论文水平的基本标准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概念清晰、立论正确、叙述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且层次分明、书写规范。学位论文必须对研究课题有新见解,能够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3.答辩前的考核指标
除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达到要求外,还需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该硕士生的导师)发表(或被录用)研究性论文一篇。具体要求参见《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关于本学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修订)》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