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国际关系在职研究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授课和课下广泛阅读,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将来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国家安全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引导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国际问题,努力学习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通过系统分析理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冷战后三任美国总统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的理论探讨,及对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多因素的系统分析,剖析中美关系的最新发展和基本规律,并对新世纪之初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和走势做出理论分析和展望。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 20世纪末中美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
一、老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与对华接触政策
二、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
三、跌宕起伏的中美关系
四、台湾问题的凸显和中美关系低谷
五、“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讲 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威胁论
一、中国的崛起
二、“中国威胁论”
三、从“中国威胁论”到“遏制中国论”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讲 人权问题
一、中美人权问题的出现
二、人权问题支配下的中美关系
三、人权作用的下降
四、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
第四讲 中美经贸关系
一、后冷战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二、经贸关系——中美关系新的战略支点
三、中美经贸关系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讲 台湾问题
一、台湾问题的缘起
二、“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
三、两岸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第六讲 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华政策
一、“9«11事件”与反恐战争
二、“布什主义”
三、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
四、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第七讲 新世纪中美关系走向展望
一、从世界格局的宏观框架中去考察中美关系
二、从以国家利益为轴的双边框架中去考察中美关系
三、结束语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资中筠、何迪:《美台关系40年:1949—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
时殷弘:《敌对与冲突的由来》,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袁明、哈丁主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冬梅编:《中美关系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82年。
梅孜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汇编》,时事出版社,1996年。
埃兹拉·沃格尔主编:《与中国共处:21世纪的美中关系》,新华出版社,1998年。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努力建立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辛华编:《构筑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新华出版社,1998年。
辛华编:《美国对华政策背景资料》,新华出版社,1998年。
塞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
理查德·伯恩斯坦、罗斯·芒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新华出版社,1997年。
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1955—1971年的中美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李云龙:《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新华出版社,1998年。
郝雨凡:《美国对华政策内幕》,台海出版社,1998年。
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贾庆国、汤炜编著:《棘手的合作》,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贾庆国:《未实现的和解》,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罗伯特·罗斯:《风云变幻的美中关系》,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安德鲁·内森、罗伯特·罗斯:《长城与空城计》,新华出版社,1997年。
《美中关系未来十年》,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年。
《环球同此凉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中美关系十年》,商务印书馆,1989年。
赵宝煦主编:《跨世纪的中美关系》,东方出版社,1999年。
吉姆·赫尔姆斯、詹姆斯·普里斯特主编:《外交和威慑:美国对华战略》,新华出版社,
1998年。
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0年。
朱锋:《人权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楚树龙:《冷战后中美关系的走向》,中国社科出版社,2001年。
王缉思:《高处不胜寒——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世界地位》,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罗伯特·罗斯:《与中国接触——应付与崛起的大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
肖红:《中美经贸关系史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迈克尔•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杰罗尔•罗赛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吕磊:《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吴健、周文琪:《美国对华战略演变史》,党校出版社,1999年。
刘金质:《美国国家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上中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朱明泉:《领导世界还是支配世界?——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课程简介
在职研究生课程名称:《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
课程英文名称:Sino-U.S. Relations in the Post – Cold War Era
选用教材: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言和七讲:20世纪末中美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威胁论”,人权问题,经贸关系,台湾问题,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华政策,新世纪中美关系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