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专业是新闻传播学院下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新闻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广播电视新闻学系、广播电视编导系、摄影系和播音与主持系。另外,近期将申请增设传播学系,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适时设立广告摄影、网络传播等专业方向。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如下:
专业概述: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天津师范大学作为一个地方院校增设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既是着眼于天津广播电视事业和天津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出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我国广播影视事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学校输送大批广播电视方面的专业人才。就学校自身的发展格局而言,在新闻传播学院设立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属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专业,不仅有利于与其他各学院之间整体知识结构的优化,各学科之间的互通、共融、资源互补,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普及与提高,这是符合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的。
本学科专业师资队伍雄厚,梯队建设完整。本学科具有教授职称 4人、副教授5人;七名博士,其中三名为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的博士(两个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一个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还有五名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方向的硕士。师资队伍基本都接受过相关学科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本学科及前沿动态比较熟悉。学科组成员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相关著作十余部。且承担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其中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课题。尤其本学科组成员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强调实践教学,部分教师有过在媒体工作的实践经验。即教学旨在力求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就业平台。
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王艳玲教授,系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学术专长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文艺理论方向、艺术学、影视文化、文艺美学等。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在主持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经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天津社科科研项目。并已经出版了《电视文艺学导论》、《在无序中探索有序――20世纪90年代电视文艺批评理论研究》、《新闻学概论》三部著作,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
此外,新闻传播学院已经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摄影艺术三个专业,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特别是学院现有的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也为教学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身心健康,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既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理论研究、评论、教学,也可在传统媒体、网络传媒、新媒体或相关部门从事创作、编辑、策划等工作。
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文艺理论、广播电视编导实务、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
培养方式:
按照拟定的培养计划,如期进行各个阶段的相关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中期检查、课程考试、开题报告、实习、预答辩、答辩等。
本学科专业以课堂教学和研究为中心环节,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辅以自学指导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即拟采用研讨、专题等多种教学方法,兼以观摩、讨论和实践(社会调查和参与科研)相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学业优秀的研究生,根据学校规定可申请提前毕业。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实践活动2学分。
专业必修课成绩不及格但在45分以上,允许补考一次,45分以下重修。
教学实习:
建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媒体支持;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业界人士为研究生授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