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生是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下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现设有冶金工程、生态学两个本科专业。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本学院建设。学院是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炼钢分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金属史分会的挂靠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科学技术史是描述和解释科学技术产生、发展和系统化进程,以及研究其与政治、经济、军事、工业、文化、宗教和哲学等各个社会领域之间历史互动关系的学科。在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本学科不设二级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源于1974年成立的冶金史编写组(现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别于1990年和1996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依托“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通过“211工程”等国家项目的建设,综合实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在冶金与材料史、科技考古、文物保护、传统工艺、科技与社会、技术史与工业遗产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本学科授予工学硕士与工学在职博士学位,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坚实地掌握科学技术史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能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独立完成科学技术史及其与社会发展交叉的有关研究,能提出新观点、使用新方法,做出创新性成果。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能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史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理论基础,能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完成科学技术史及其与社会发展交叉的有关研究。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
除按《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办法》、《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办法》,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模板、样板》、《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学院提出以下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撰写1篇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须提交学术论文被录用的证明,方可申请参加答辩。参加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硕士研究生,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须在中文核心期刊或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录用。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以学位论文为主要内容,以北京科技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以论文发表当年核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版本为准)以及本学科视为等同于核心期刊的几种期刊、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书刊上正式发表论文3篇(包括论文印刷清样),至少有1篇在SCIE、EI、SSCI、A&HCI或CSSCI及其扩展版收录刊物上发表。其余详见《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及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规定》、《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中的有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