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下设的研究生专业,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现设有历史学教育、世界史和旅游管理三个专业。现有三晋文化研究所、晋学研究中心、亚非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城市与城市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亚洲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是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与伊朗驻华大使馆合作成立“伊朗研究中心”。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如下: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历史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
1.热爱教师职业和科学教育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历史教学专业知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对历史教学领域改革的国际前沿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科研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历史教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研究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历史学科教学专业的教育硕士培养实行半脱产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即一年脱产在校集中学习,修满课程学分,一年回原工作单位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三、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历史
四、课程设置
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分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分。
(一)公共基础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英语
(二)专业基础课
1.教育学原理
2.教育心理学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教育统计与测量
(三)专业方向课
1.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四)选修课
1. 中国历史基本问题与前沿问题
2.世界历史基本问题与前沿问题
3.古典文明专题研究
4.中外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5.山西历史与文化
(五)实践课
1.教育实践
2.社会实践
五、培养方式
以课程学习为主,教学方式上以专题研究为主,突出案例教学和反思性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硕士到实践基地或其他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实践环节要加强实践活动与论文撰写相结合。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专题、案例和反思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咨询与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一般在学员原单位进行)。成立导师组,负责指导研究生。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双导师与导师组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交流、学位论文评审以及答辩等教育环节,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决定。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
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要来源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论文开题
教育硕士从第二学期开学开始进入学位论文的选题阶段。学位论文开题论证时间一般要在第二学期12月中旬结束。论文开题报告会要有导师组、专家等参加,经集体评议,写出评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3.学位论文中期交流
为保证教育硕士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在论文撰写期间要进行中期交流,导师要定期检查其论文的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确定其返校的时间和次数。原则上,教育硕士在论文写作期间要进行两次集中交流,累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4.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办理。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加。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