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姜义华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明枢轴探讨”的在职研究生学术报告。姜义华,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姜义华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史学理论及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为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博士点首席导师,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代表作有《章太炎思想研究》《大道之行一孙中山思想发微》《百年蹒跚一小农中国的现代觉醒》《章炳麟评传》等。
复旦大学是中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单位之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姜义华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史学研究的经历和经验,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对中华文明进行剖析,并从知识谱系、价值谱系和实践谱系三个部分论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关于知识谱系方面,姜教授认为,儒、道、法、墨思想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枢轴,一直延续至今。关于价值谱系方面,姜教授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和世界伦理四个层面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优越性。他认为,中国政治伦理的核心是“民惟邦本”、“选贤任能”;经济伦理的核心是“以义制利”、“以道制欲”;社会伦理的核心是“中为大本”、“和为达道”;世界伦理的核心是“德性普施”、“天下文明”。姜义华教授强调指出,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神的关系;更加注重现世生活而不是来世。关于实践谱系方面,姜义华教授认为,儒、道、法、墨思想在国家治理的不同时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各家思想共同对国家进行治理,促使中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元化社会;而西方社会中贵族、教会和第三等级相互博弈,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
最后,姜义华教授指出,中华文明是兼容并蓄、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它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我们要迎面而上、积极应对。